侍卫每月二钱银子的月钱,沈辞在王府当值一个半月,当真是两清。
“没了你,我怎能解脱,怎有欢喜。”许青寒难过得连心肺都一阵阵抽痛,痛得他喘不过气,红着眼眶苦涩的道。
不管许青寒怎样挽留,沈辞次日还是牵马从侧门不声不响的离开了,他一人一骑,青衣白马,挺拔颀长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中被镀上一层金红色的轮廓。
“就送到这里吧。”沈辞对送行的三人说道,一踩马镫翻身上马,“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沈澈情绪低落,盯着脚尖低声道,“哥哥路上保重。”
一只白皙细嫩的手握住马缰,许青寒仰头勉强的冲沈辞笑了笑,“我再送送你。”他不等沈辞表态就自顾自的牵马缓步而行,他走的很慢,慢到恨不得这条路永无尽头。二人一路无话,唯有清浅的呼吸声环绕。
许青寒想起这十年的点点滴滴。沈辞笑嘻嘻的喊他“好哥哥”,沈辞温柔缱绻的唤他“青寒”,沈辞眼观鼻鼻观心的叫他“王爷”,沈辞曾翘着二郎腿坐在墙头闭目小憩,沈辞曾一脸认真的坐在他对面包扎被戒尺打过的手掌,沈辞也曾眸光熠熠的抱着他蜻蜓点水般啄一下他嘴唇占个小便宜……
再长的路也会有尽头,何况出城的路不过一炷香。许青寒慢吞吞的用了足足三柱香的时间才将沈辞送到城外,每远走一步,他的难过就加重一分,直到沈辞同样拉住马缰,“别送了。”
许青寒握着马缰不放,垂头沉默良久,再抬头时已满面泪痕,“我后悔了,我不要放手。”
“松手。”沈辞淡淡的道。
“不要走……”许青寒摇头哀求。
沈辞扬起马鞭,用了三分力气抽在许青寒死死攥着马缰的右手上,白皙的手背上顿时多了条深红色的鞭痕。马被鞭声惊动,不安的踏了几下前蹄。许青寒吃痛缩了一下手,却很快又把马缰握得更紧,薄唇抿出倔强的弧度。
“松手。”沈辞扬手又是一鞭,两鞭交错的地方已经渗出细细的血珠。
“阿辞,我真的不想再和你分开了。”
沈辞恍若未闻,冷着脸一连抽了十余下,许青寒都咬牙硬挺了下来,白皙的手背上纵横交错着血痕。他痛得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手腕抖如筛糠,嘴上仍是执拗的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要你走。”
沈辞不再与他耗费时间,轻轻松松的按住他颤抖无力的手腕,一根根掰开他攥着马缰的手指,头也不回的打马离开。
许青寒徒劳的追了片刻,可是他哪里跑得过千里良驹,不消半盏茶的时间便被甩得不见踪影了。他无力的跪倒在地,掩面无声痛哭。
“吁——”沈辞在半山腰的盘山路上驻足,遥遥眺望着模糊成小黑点的许青寒,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保重。”他默默注视着许青寒直到落日西沉、许青寒离开缓缓的消失在视线中,才调转马头向着如血的余晖奔驰而去,向着远方他安静祥和的生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马蹄声渐行渐远,只余一句豪言在幽静空旷的山谷里回荡。
——————
农忙时节荒废了两个月,这一年收成就完全不用想了,虽说许青寒留了许多银钱给翠儿母子过日子,但是沈辞还是非常心疼那些他当儿子侍弄的小苗的。他曾去地头转了一圈,果然是荒草已经比苗高了,牵牛花缠得玉米苗半死不活的,沈辞也没精力再去救了。
不用除草也不用收秋,沈辞这一年提早到了猫冬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起来。小龙小虎已经五岁了,到了该启蒙的年纪,沈辞一想反正自己也识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教教孩子,就跑到镇上买了几本《千字文》、《孝经》和笔墨纸砚。
邻居老王家的小儿子王铁柱一直和小龙小虎是好玩伴,见小龙小虎在院子里摇头晃脑的捧着书读也开始眼馋,期期艾艾的含着拇指问沈辞,“沈叔叔,我可以和小龙小虎一起读书吗?”
沈辞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反正几个都是教,能帮其他孩子学到些知识何乐不为?王婶儿是个全村传话机,她儿子在小沈这里读书的事儿很快就传遍全村了。
穷山沟里的孩子没钱去读书,再说村里也没有识字能教书的先生。小孩子干不了多少活,在家到处乱跑乱疯哪里比得上读书识字好,说不准将来能考个功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呢?于是沈辞开始有三四五六七□□直到二十四个学生,从五岁到十一岁多大的都有,甚至还有两个是隔壁村子的孩子,每天来读书要翻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