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_作者:znvznv【CP完结】(122)

2018-02-20 znvznv

  孙光心中大恸,不管不顾地厮砍着,但他远不及父亲老道,很快便败下阵来,眼看着就要被万骑的的长枪所刺中,孙世辉用尽全身力气推开挡着他的士兵,顺势扑倒了儿子身前。

  “爹!”孙光紧紧扶着父亲的身体,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玄武门上那个白色的身影依稀可辨,游夙的面容并不见半分平叛在即的愉悦,他平静地望着宫门前血腥的厮杀,眼中未曾有半分波澜。

  “范俨捉住了吗?”

  身后的一名监门卫回道:“已经捉住了。”

  游夙侧头看了他一眼,侍卫会意,立即悄声退了下去。范俨留不得,从孙世辉无声无息地就进入禁苑来看,就实在是太可疑,倘若留着范俨,为保性命,严审之下他定会牵扯出游夙早知此事,倒不如让他就这么以身殉难,人都死了,也没有谁会想再去为难他,倒还落了个名声。

  当太子被进宫护驾的信王生擒于太液池畔时,大明宫内一夜的喧嚣终于尘埃落定。

  68

  魏广礼罢时便瞧见了李泱身侧的案几上放着个扁平的木盒,这种盒子时常用作传递公文之用,如今李泱在河南道治理蝗灾已显效力,魏广便以为是皇帝下了新的敕令,问道:“殿下,可是从京城发来了新的诏令?”

  李泱将那木盒微微往后一推,笑道:“只是从我府中寄出的家书罢了。”盒中所放的是从长安六百里加急发来的文书,太子谋反失败,孙世辉被诛于玄武门前,只不过这文书并非是来自政事堂,落款处签的名字是游夙。

  这轻飘飘的寥寥数句看不出什么端倪,九月初二夜的惊变都被深埋于纸下。李泱走时,长安城内虽风雨如晦,可尚有太子的一席之地,但就在他返程之前,太子已是广厦倾颓。李渂跋扈了这么些年,又何曾料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既然是薛王的家书,魏广也不再多问,他双手递上一册文书:“由淮南道各州所调拨的赈灾粮食已抵达宋州,这是赈粮单据,请殿下过目。”

  宋州较之其他地方受灾尤其严重,因此朝廷在第一次调拨之后,又特地额外从淮南道各州的义仓紧急调了一批粮食至此。淮南道所辖的州县虽不算多,可治下良田广布,稻米尤多,连年都能供给京师各地。而所谓义仓,本就是作赈灾之用,淮南道多富庶州县,更是义仓凛实。

  此番调运共筹集粮食二十余万石,扬州、滁州、庐州等地皆出数万石,可向来丰饶的楚州却仅仅只出了不到一万石,楚州治下的淮阴、山阳、盐城皆是屯田广袤,为何到了眼下赈灾的时候,却如此不济。

  “怎的楚州才出了八千石?”

  魏广自然也是看过那份单子的,回答道:“楚州刺史尹嗣年附信称去年州内粮食歉收,上月朝廷已从义仓调拨过一回,今次实在是难以为继。”

  淮南道是产粮重地,若有灾害往往比别的地方更能引起朝廷的关注,李泱大致回忆了一下,却记不起去年楚州有报灾的消息。

  “楚州刺史是这么说的?”李泱问道。

  魏广稍作思索:“听闻尹刺史在调任楚州前,曾任户部仓部的员外郎,他虽年后才到楚州,但想来应是熟知粮仓进出,不会出错。”

  李泱饶有兴致地看着魏广,似笑非笑地揶揄道:“楚州与宋州并非为边郡,魏刺史对楚州的同僚倒是一清二楚。”

  魏广一时语塞,只好干笑了两声,天下刺史数百,总认识些个同袍好友偶尔互通书信,而尹嗣年当初突任楚州刺史之际,也时常被人私下讨论过,魏广知道这些事便也不足为奇。

  各州官员私下有联系再正常不过,李泱无心要他难堪,如今灭蝗初见成效,行埋瘗与火烧之法下,获蝗七万余石,宋州治下受灾严重,魏广在此番治灾中也出力不少。

  “听口音,魏刺史也是京城人士?”共事了一段时间,李泱倒还不知道魏广是哪里人,不过听他讲话倒像是长安人。

  魏广才拘谨地坐下,李泱一问话,他又立即起身,答道:“下官祖籍湖州,只因幼时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便带着我投奔了跟着姨夫在京为官的姨母。说来惭愧,这一住便是二十余年,之后下官才返回湖州。”

  既然能为一方刺史,魏广定是读过书的,当初肯收留一对无依无靠的母子,又供着侄子读书成人,那家姨夫姨夫也称的上是善人。李泱笑道:“如今你官居刺史,该好生报答你的姨夫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