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镖局糊涂账_作者:闻笛(8)

2018-02-20 闻笛

  明月珠无奈道:“那至少改掉这晦气的名字,换个更吉利的。”

  赵识途大惊失色:“万万不可,名字在原来的主人买下这块地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

  明月珠道:“难道你就打算坐以待毙吗?”

  赵识途笃定道:“不会的,说不定明天就有新的生意上门的。”

  “这话你已经说过八百遍了……”

  上官情刚刚跳下马车,罕见地对两人间的话起了兴趣,眼睛也比平时睁得更大了一些,杵在一旁,竖起耳朵听。

  明月珠转向他,问道:“上官,你觉得做人是饿死好,还是倔死好?”

  上官情眉头微皱,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最终坦言道:“都不好。”

  “行了,”赵识途从他手里抢过篮子,举到明月珠面前晃动,“今天没人会倔死,也没人会饿死,至少这里还有一篮鸡蛋。”

  上官情点点头:“你说得对,这鸡蛋产自农家,味道想必不错。”

  明月珠和赵识途对视了一眼,齐声问道:“你不是忌食荤腥吗?”

  上官情斩钉截铁道:“鸡蛋不算荤。”

  *

  不管赵识途是否承认,明月珠的话总归有几分道理。

  镖局走镖,也是生意的一种,生意做不好,原因无外乎两个——其一是太懒,其二是太糊涂。

  赵识途并不懒,他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勤快一些。当明月珠忙着浇花种草,上官情忙着舞刀弄剑的时候,他时常在外面溜达,四处招揽生意。

  所以,他穷的原因只能是后一种。

  敦煌城毗邻丝绸贸易要道,走镖的委托连年不断。任何一种生意但凡成了规模,便免不了麻烦,城中有商会,也有镖会,商队和镖局的大小纠纷,都由镖会出面协调。这镖会的总管便是金刀袁氏的当家老爷——袁磊行。

  袁氏是当今江湖上的名门之一,开着全城最大的金刀镖局,生意遍布西域。据传袁氏祖上得过皇帝册封,当年文成公主出嫁,从长安一路到拉萨,羽林军对塞外不熟,便请来金刀镖局保驾。如今挂在镖局院门口的牌匾,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宗师郡王李道宗亲笔题写的。

  袁磊行是袁氏第二十一代当家,人如其名,行事公正磊落,为人坦荡不拘,且使得一手精湛刀法,武艺过人,在镖会上下颇有威信。金刀镖局由他一手主持,哪怕在动荡的时局中,地位依旧稳如泰山。

  相比之下,护途镖局实在是芝麻比西瓜,袁老爷很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

  做生意就是如此,有了踏实的基业,才能以财生财,把一千两银子变成两千两,是很容易的事,可凭空变出十两银子,却比登天还难。

  比如此时此刻,赵识途就为了十两银子使劲浑身解数,在当铺里滞留了大半个时辰,与掌柜纠缠。

  掌柜终于忍无可忍,收下假金钗,丢给他一把碎银:“都拿去吧,不用数了。”

  赵识途还是把银子仔细数了一遍,一共七两半,虽然比不上心理预期,但聊胜于无。他还想说什么,但掌柜已经别过头去,挥手赶人,他只能把碎银收进口袋,跨出当铺门槛。

  刚一出门,他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唤他:“赵镖头。”

  第5章 好酒怕巷深(一)

  赵识途循声望去,果然看到了意料中的人。

  一身黑黢黢的粗布衣衫,罩在屋檐落下的阴翕中,像一条飘忽不定的影子。

  若影子不说话,任谁经过,怕都难以注意到它的存在。

  但赵识途却对这影子了然于心。

  他停在影子旁边:“上官,你怎么来了?”

  上官情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淡,简单答道:“我来找你。”

  “这还用你说么,”赵识途无奈道,“我是问你为何事找我,有什么急事不能等我回去,偏要找到这里来。”

  刚好有几个小和尚从当铺门前经过,撞见一黑一白,大相径庭的两人并肩而立。其中的黑衣人还带着刀,面相不善。小和尚们纷纷垂下头,默念着阿弥陀佛,簇成一队,加快脚步,很快飘到了远处。

  赵识途笑道:“你看,你样子太凶,把人家小师傅都吓跑了,罪过罪过。”

  上官情干咳了一声,把拿刀的手藏到背后。

  “你竟然当真了?”赵识途凑过去盯住他的脸,仔细打量,大觉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