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_作者:山林季繁(5)

2018-02-15 山林季繁

  “这里叫东洲县,距离我老家西阳县只有一县之隔,不过这里的山可比我们那儿多多了,我们那儿湖多……”谢松青一边感慨着一边翻看着东州县的县府简章。

  谢松青是西阳县清水村人氏,自幼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不让他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一直没有改嫁,靠着极好的针线活辛苦的将他养大,每逢青黄不接时,她还要独自去湖里打些鱼和虾来卖,为此还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谢松青很感激母亲的辛劳付出,他在学习方面也算有些造诣,在没有很好进学条件的农村,他17岁就通过童试成了秀才,且以第二名获得禀生的资格。这可乐坏了谢松青的娘,儿子终于成了材,她心里也舒坦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谢松青考上不过半年,谢母或许因为早年的劳累积劳成疾,患了一场小风寒却一下子就卧床不起,谢松青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给母亲治病,买最好的药材却也没能留住她的性命,不足半年谢母就撒手人寰了。

  谢松青虽伤心不已,可也知不能沉溺其中。于是在缅怀母亲之余在本地的私塾中任职,可每每经过熟悉的地方看着熟悉的景色总是会回想起与母亲一起的时光,回家看见空荡荡的房间总会有些伤感,过年过节时思亲意味更是浓烈。

  于是在三年孝期满了以后,他还是一边托清水村刘族长帮忙看临近的县有没有私塾夫子的空缺,一边慢慢的把家里的田产和房屋转卖出去。

  族长妹妹的女儿正好嫁到双旗镇李家村,恰好回娘家与族长话家常时说起自家村里教书夫子身体眼看着不行了,村里少了夫子娃娃上学成了问题云云。

  刘族长这一看正好吗不是,便把谢松青给介绍过去了。或许是不想再留在这伤心地方睹物伤怀,谢松青便立马答应了下来,随即便快速变卖了家里余下的田产,去李家村任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历史方面的内容,请不要做过多考据,就图个乐看看吧。我也知道我不是专业的,让专业的小可爱们看笑话啦。悄悄溜走~

  第4章 初见

  李家村属于较小的村落,但其地理位置极好,处于双吴村,张家村,王家村三村交界之处。

  再加上李家村的村民大都热情好客,也爱做些小买卖,所以李家村的主街上有四个村共有的大集市。

  此集市有个约定,那便是逢每月的初一、初三、初五、初七为大集,到了大集那天四个村落的商贩便会齐聚李家村贩卖商品,住在李家村街道上或者有在街道上赁了铺面的人也会趁此机会好好赚一把钱。

  这集市虽比不上大地方的,但只要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在集市上都不难买到。

  街上的铺子品类繁多,有布庄,有米铺,还有饭馆。摆摊卖货的那就更丰富了,有卖菜的、卖肉的、卖甜汤的……让人应接不暇。

  这日,李耀宗前几日在自家后山上设的陷阱有了回报,足足捕到了四只又大又肥的山鸡,李耀宗留了一只给家里人尝鲜,剩下三只一溜儿用麻绳捆了送到集市上的小饭馆里卖掉了。

  饭馆的老板和李富是老熟人,这次捕到的山鸡又很是肥嫩,所以换得了不少铜钱。

  李耀宗把钱装进钱袋开心的走出饭馆,准备去割一刀新鲜的猪肉带回去给家里添个菜。却看见饭馆门口支了个卖甜汤的摊儿,一时口馋,这脚又迂回来了坐到了卖甜汤的桌子上叫了一碗醪糟汤圆吃。

  这个卖甜汤的摊子摆了挺久了,他家的料给的足,味道也好,生意很是不错。

  李耀宗的汤圆不一会儿就上来了,但见梨花白的瓷碗里盛的满满的,一颗一颗的米粒状的是摊主自家做的糯米醪糟,上面还点缀了一些碎碎的花生和红豆,小小的圆圆的汤圆躺在醪糟汤里很是诱人。李耀宗废话不多说,拿起调羹呼哧的吃了起来。

  “诶,这位小哥,你行个方便,我这钱袋子恐是掉了,能不能给我把这甜汤钱付了,我下次一定还给你。”李耀宗吃的正舒坦的时候听见隔壁桌子上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他不由的转过头去看。

  只见是李家村的刘赖子,面前摞了能有五六个空碗,他正满脸堆笑的向旁边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借钱付账”,李耀宗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扭头继续吃他的汤圆,他早就看惯了这种技俩。

  这刘赖子是李家村出了名的游手好闲的懒汉,四肢健全但从不爱干活,每天就是西家吃一顿东家吃一顿,还爱做点偷鸡摸狗的勾当,全村上下没有不厌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