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皇帝跳下河_作者:巧克力笨狗(6)

2018-01-15 巧克力笨狗

  他最终叹了一口气,而后转过身去,平静的望向远处夜市喧闹的灯火,“看来皇叔是不愿同朕回忆那些过往,也罢……朕打算明年便开科举,为寒门子弟广开门路,再将其外调任官。如此徐徐图之,三五载后,朕便能摆脱掣肘,大刀阔斧的杀个人头滚滚。”

  闻得此言,摄政王面色不变,掩在长长宽袖中的手却不由自主的紧握成拳,随后道,“你果然与你父皇不同。”

  他闻言顿住了脚步,而后又继续往前走,在快要步入全然的夜色时候,他才听到了后面的一句话。

  “但你也做得不错,勉强算是,合格的君王。”

  第8章 变革(上)

  (八)变革(上)

  朝阳宫内,他与摄政王在长毯上相对而坐,中间的矮几上摆着茶盏。

  “今年的科举,寒门子弟是出类拔萃者……寥寥无几。”

  摄政王一边喝着茶,一边淡淡的开口,叫人辩不出喜怒。

  他早有准备,自然是应答自如,“这尚在朕的意料之内,书籍誊抄保存皆非易事,一般都是士族豪门才会大量藏书。”

  春夏相交的季节,天气已经有点热了,摄政王仍是穿着一身厚重的朝服,那身衣服是朝京都进贡的上好锦缎制成的,但此刻一丝不苟的压在挺拔的躯干上,显得冷硬又死气沉沉,“然后,有何打算?”

  朝中大臣总是有人认为他少年便掌大权,想一出是一出,多少抱了些轻视的冷眼旁观。

  但毫无疑问,这位颇有权柄的摄政王,已在不知不觉间,将他搁在了一个能彼此相谈的位置。

  身为帝王,他却不能同一般的少年那样,简简单单的欣喜这样的结果,并期待来自长辈的另眼相待。他所渴求的太多,以至于连欣喜这样的情绪都已被抛之脑后。

  他将目光挪到摄政王的身上,答道,“千金买马骨,以及,釜底抽薪。”

  这个答案,是商量后的结果。

  王太傅,这位卸任太子太傅后便赋闲在家的前任阁老,虽无帝师之职,却有帝师之实。论手段谋略,他自然比不得这些宦海浮沉数十载的老臣。但人总是会老,免不得精力不济,更免不得有了家族子嗣的拖累,失了年少时的魄力与雄心。

  他能问之以谋,却不能问之以断。

  摄政王喝光了第二杯茶,没有开口。

  他也不甚在意,继续道,“所谓千金买马骨。朕留了几个好苗子安置于京都;除此之外,但凡是有些真材实料的,都悉数外调担任县令;强差人意些的,若是忠君爱国,也让户部拨了银钱,助其在京都开设书院,书院内的藏书皆能让往来士子誊抄。”

  摄政王在没当摄政王的时候,是不过问政事的。

  当年的燕王的和他的父皇一同出征过,调兵遣将的能耐多少显现了一二,读过的兵书也不算少,但很少有人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能对政务如此信手拈来,总叫人摸不出深浅。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朝臣发现自己看不透这位少年帝王。

  或许当真是有真龙血脉这么一种说法的,不管是喜也好,嫌也好,那些东西就这样流淌在骨血里。

  摄政王将杯子搁到了桌了,甚是默契的平静开口,“釜底抽薪,这是要内部瓦解,你预计要拉拢的中小士族,有哪些?”

  他们都知道,一场不同与战场刀剑相交的腥风血雨,将至了。

  第9章 变革(下)

  (九)变革(下)

  如此大费周章,皆是因为他不想引发太大动荡。

  天性里的掌握欲,让他总是想将事态控制在一个能由他左右的程度。皇族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大的士族,他要掠夺其他士族的权力,自然就免不了争斗。

  王太傅曾说,“士族,是朝廷统治天下的纽带,亦是根基所在,请陛下务必谨慎。”

  他却是果决的答,“不,这普天之下的万万黎民百姓,才是我泱泱大朝的万载根基。”

  这场血雨一下,就断断续续的下了三年。

  父皇留给他的并非一个行将就木的烂摊子,三年的时间,足以将一个年轻王朝的腐肉悉数割掉。

  从科举到田制改革,革职抄家者数不胜数。统揽此事的是王氏一族的二十来岁、不满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算起来,还应喊王太傅一声大伯。

  经此一事,王羡临,王御使彻底走上了一条依附于皇权下的孤臣道路,王氏算是彻底上了他的贼船,做了他手中的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