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分析
慕博衍虽然不在朝堂,但魏弘离了侯府,那个原本用来应急的药也会不时服用,战乱又起,他自然也是不能安稳待在王府。景云跟陆离来的时候,正见他对着大夏的版图在那看,而那两条眉毛皱起,拧成了结。
匈奴侵入的路线就那么几条,而这次选的入侵路线则是慕博衍能想出的最为顺利的攻进大夏的那条。只要打掉一个关口,大夏便是真真危在旦夕了,那个关口正是右北平郡的山海关。看来这个匈奴新王倒是有些能耐,可是敌人越qiáng,对他们而言便越是凶险。匈奴连下十城,已经攻到了上谷,若是守不住,之后的渔阳郡,辽西郡就危险了。若是再挡不下,等匈奴总攻右北平郡,突破山海关,接下去的广阳郡之后是什么,一马平川的地势完全是要将夏朝带入覆灭。
慕博衍对于领兵打仗也只是个外行,他能想到的路线定然不是最好的路线,肯定也不会是匈奴马上得天下的战场老将所想出的良策。太子之后,魏弘也来了,看着慕博衍盯着那图看,也看到了他画出的那条匈奴进军的路线,却是摇了摇头。
太子虽说熟读兵书,到底也是没有真实疆场的经历,本来还觉得慕博衍的看法挺对的,却不想被魏弘给否了。姚安歌也好,陆离也好,兵书都是读过,终究都是纸上谈兵。魏弘本来只是想跟慕博衍说两句话,可人这么多,也没什么好说的,而且看这些人都对这场战事有着太多的猜想。
魏弘看着画在图纸上的这个大夏,慢慢说:“山海关兵锋渔阳,右北平只能说是盗边。渔阳北有燕山,右北平通道又可做为撤退的后路,我们只能从西面上谷,南面燕赵支援,对匈奴根本构不成威胁,却也不是他们经略大夏的好场所,毕竟进出山海关太绕远,容易被我军截断,再形成大的包围圈,那匈奴的主力麻烦就大了。对大夏最基本的区域造不了什么大伤害,若是我绝不会这么选。匈奴以骑兵为主,他们就像是原野的野láng,而野láng的最佳捕食方式则是咬其咽喉直击要害。”
魏弘看着那地图,指着一个地方,画个圈,接着说:“匈奴骑兵的qiáng大从来都是进攻而非防守,加上对我境内的地形不熟,不占地利,若是出兵迅速,主攻雁门,兵锋大汾塞便可剑指京师。浦津浮桥这里,他们若是过了则向都城进了一大步,若是我军烧毁这桥,则对代郡失了控制。再想怎么救援都没有什么可能xing,加着晋陕jiāo接的古河口非常窄,大夏的千里母亲河怕是会成了我夏军的噩梦。破大汾塞,占据临晋渡,匈奴便占了所有。比占领燕赵直接有效得多。”
慕博衍看着图,细细想着,魏弘说的没错,原先他想的那路,就算匈奴真的夺了燕赵也没用,将主力留于那里,只要从代郡上谷截去退路,侧面是夏军主力,北边与后方都被燕山隔开了,右北平虽说可以撤退,但山地作战,匈奴大大弱于夏军,如此一来,匈奴完全是将自己当成了人质送给了大夏,而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古河天险是那么容易过的吗?”虽然魏弘说的他基本都同意,慕博衍沉吟许久,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魏弘看了看他,慕博衍聪明是聪明,但对于战事的考虑还是不够周详,他划了一段,指着说:“临汾至运城这一路根本无关可守,洛城的东大门古河龙门渡口将□□luǒ地bào露在敌方面前,如今虽说还是初秋,战事胶着数月,等到冬季冰封时节,古河这个屏障根本就不复存在了。”
景云的眼睛也死死黏在那图上:“匈奴骑兵,只怕太行八径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魏弘将手中的笔放下,背对着那大夏江山,悠悠的说:“破雁门剑指大汾塞可说是一剑封喉,只要匈奴出兵迅速,由于两边是吕梁山太行山,上郡北地的夏军很难穿cha包围匈奴主力。这样,原本护佑大夏的屏障只怕就成了保障匈奴剑指夏都的‘甬道’。”
最后的话,让人听完难免忧心忡忡。
魏弘看着一群人都是脸色不善,便安慰道:“刚才我说的都是敌军一路顺利才会成就的结果。既然我能想出匈奴进攻之道,自然也有退兵之法,百年来,匈奴都只是在我边境骚扰,从来没有进入腹地,虽说这次夺下十城,却也都是边陲,魏弘也只会让他们走到这一步,再无法往前,再者,我境内虽有东海不平,但东瀛从未出面,一些海贼盗匪罢了,不足为患,而匈奴境内毕竟动乱刚平,只怕也是不怎么安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