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录_作者:司非言(83)

2017-12-19 司非言

  说到这里,慕容起长叹了口气,感慨道:“于公,我是他们的少主。于私,我是他们的大哥叔父。可到头来我却不及他们活得明白自在,真是教人觉得凄凉又可笑啊。”

  “正是因为你是他们的少主大哥,所以才会如此吧。毕竟身份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包袱。”明子绪对此颇有同感,也忍不住有些慨叹。

  “是啊,有时身份确实误人啊。”慕容起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突然地,他又把话头一转,问道:“你想在这里呆多久呢?山雨yù来,我只怕不能留你太久。”

  明子绪想起当时后延墨的话来,蓝家、唐门乃至欧阳家之事都不过是当年赤焰教之事的后续罢了。他也承认,师父早早将掌门之位传于自己也不过是为了示弱,避免朝廷的打压而已。只是他当时还不明白,当今皇上本是景仰江湖侠客的,却何以会突然生出禁武之念?如今看来,多半是皇上已从沈临渊那里得知梅远山和公子起当年yù谋造反的事来,因而对整个江湖势力心存芥蒂,所以才决心打压了。如今蓝家、唐门、欧阳,均已是无辜尚且受戮,慕容一族作为始作俑者,只怕更是在劫难逃。

  “既然你已早知山雨yù来,却又为何不早做打算,未雨绸缪呢?”

  “据传屈原志趣高洁,爱好香糙美人,辞赋里多有提及。然而他身为楚国王室贵胄,他笔下的鲜花异糙总是不同于寻常诗句里的闲qíng逸致的。束云虽然不喜听复国之论,但他毕竟是皇室血裔,不同于延墨和声律他们这些当年侍卫的子嗣。如今我年岁渐长,思虑繁碎,总是担心他所爱花糙却又不能尽得寻常人家的风流雅趣,最终其实是像屈子一样,只是借香糙之名,来暗抒另一番愁苦烦闷。我已被皇室之血和复国之任累及一生,如今他既然有机会做个平常人家,我何必抵触呢?”

  “既然外界之事你在此处已有所耳闻,蓝家、唐门和欧阳没落之事你必然知晓。依我看,朝廷如此打压他们也只不过是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会和慕容一般萌生反心,因此抢先下手。只是他们受戮之时尚且无辜,最终仍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何况慕容有过在先呢?只怕朝廷此次出手会更不容qíng。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恐怕此番慕容一族尽皆作了刀下亡魂,只能盼望来生再寻得一户寻常人家了。”

  “你言之有理,只可惜我当年未能成事,虽不负万民,却有负先祖和族辈。今日我既不必负万民,自然也绝不可再负先祖和族辈。如今宗族在此生活日久,人数日渐庞大,已是无心无力迁徙。但无论如何,我必当拼死以保宗族平安。如此,我之一生虽无建树,却也两不相负了。”慕容起说着,嘴角便浮起一丝欣慰的微笑,渐渐地又变得说不出的凄凉。

  明子绪考虑良久,又说道:“你决意如此,我也不便多言。只是束云公子年纪尚轻,为求稳妥,还是让他随我去武当吧。”

  慕容起感激地看着明子绪,答道:“他若肯如此,自然再好不过。只怕连累武当,却非我等所愿了。”

  “赤焰侯本yù以一死换得一世长安,却不曾想不过区区七八年而已,便已再起gān戈。不知明日慕容之死,又可保多少太平无辜。”

  “我至今仍是不如后叔的,我只求能以我一人之生死换取族人平安便可。可若是真能阻止当今朝廷不再妄起征伐,便是只保一日安宁,一人无辜,也是值得的,又何须叹伤太平不可永久呢?”说罢,慕容起看着闪烁的烛火出神,又说道:“何况如你所说,死生固常而已,所以我又何须惜命呢?”

  烛火将尽,明子绪看了慕容起一眼,他的双鬓已有些微霜,可闪动的烛光里却依稀映出了当年的那个叱咤风云的公子起的影子来。一种难言的悲凉涌上明子绪的心头。天地无终极,人命如朝霜。

  “然亦,良可悲悼。”

  第34章 凌束云(上)

  凌束云(上)——卓尔不群自难能,群而不俗方可贵

  十一月中,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天地阳气开始复兴渐qiáng。自周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汉代,冬至日均被当作岁首。《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传至后代皇朝,虽然不再以冬至为岁首,但依旧庆祝颇丰,天子也会在此日大行祭天之典。

  山意寒凉,梅花此时已经吐蕊送芳。凌束云站在一棵梅树旁,出神地观赏着每一片花瓣。许久之后,他失望地叹了口气,转而看向旁边的一方水池,清澈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