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天下_作者:大花狸(145)

2017-12-17 大花狸

  心境纯净之人方可奏鸣青琴,百里捻知道自己奏不得,他没有张佑的心思纯净。

  谈及南林,方才的疏远少了几分,张佑却微微一笑,“彼时的玩笑之话,难得百里兄还记得,我喜青琴不假,只是如今身在庙堂,已经没有当日在南林之时的心境,那青琴到我手中,竟然也没奏一回。”

  百里捻的眉头微皱了一下,他看向张佑,表qíng复杂,“你不想回到南林的时光吗?”

  张佑皱眉,“百里兄这是何意?”

  “你本是醉心诗书丝竹之人,又何必卷入这天下乱事之中,天下之事只有一个‘残’字,人心最残,人人都想要得天下争天下,可是不正是因为这争夺之人,才使得天下四分五裂,诸侯国各自为王,又彼此征讨吗?天下分分合合,小国被大国吞噬,大国再互相征战。”

  百里捻看向张佑,“你不觉得很没趣吗?哪里比得上在南林纵qíng丝竹书画有趣,那才是一大乐事。辗转于庙堂,取得功名,就算得明主提拔,为朝纲重臣,乃至为天下之主,就当真比得过幽qíng山水丝竹吗?”

  百里捻并不觉得,他赠北晏青琴与张佑,就是要告诉他,辗转庙堂为公孙执筹谋,比不上在南林游玩丝竹有趣,是劝他回归初心,怀抱青琴,重归南林。可是张佑却没能领会他的深意,青琴进了张府之后,他连碰都没碰。

  让百里捻有几分失望,也有几分忧愁。

  张佑与百里捻的想法终究是不一样的,可是百里捻这般赤诚相劝,却让他倍感温馨,眼前此人,仿佛和南林时的老友重合,这才是他认识的百里捻。

  张佑:“百里兄的话甚是有理,每当夜深,我也曾扪心自问,在南明为官,当真比在南林要逞心如意吗?答案是否定。若是时光倒流,回到南林之时,我定不会随王上进南明,可是时光不古,我已随吾王入宫。既已来,身为南明大夫,又怎能弃吾王于不顾,此不合忠义。便我张佑活一日,就会忠心吾王,为吾王筹谋奔走,以报当日提携之恩。”

  张佑的话让百里捻无话可说,张佑便是这般赤诚忠义之人,他心中有数,只是张佑的赤诚忠义用在公孙执身上,却不是一件幸事。南明如今气数已尽,即便有张佑为南明筹谋奔走,也已无用,百里捻只能长长叹一口气。

  “若是你早生几年,能为我臣,那真是我之幸事。”

  若是七年前,百里捻还是大姜君王之时,得张佑这样的忠义之臣,当真是幸事,只是如今乱世,张佑跟了公孙执,明月只能被乌云隐没。

  “百里兄在说什么?”张佑没听懂百里捻的话。

  百里捻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想起旧事,不免感慨一句。”

  张佑轻笑了一声,百里捻总是这样,有时让人看得透,但最多时候让人捉摸不透,只不过张佑此时没有心思与百里捻再叙旧,他看了一眼东方的日头,要尽快赶路去西昭。

  张佑:“百里兄,今日能相遇于此,我甚是欢喜,只是张佑还要要事,不能与你畅聊,等到他日有了闲时,定相邀百里兄,畅聊饮酒一整夜。”

  张佑抱拳,转头要出凉亭,他没作多思,可是看着他背影的百里捻,却眸色幽深,他在心中长长叹了一口气,眼底甚至有两分自责,只是最终被冰冷代替。

  百里捻抬眸,身影单薄又有一股子孤冷,“张佑兄,我恐怕要阻你脚步了。”

  张佑愣在原地,他皱眉不懂百里捻的意思,缓缓转头看向他,只见他眸色寒凉,已经再无故人之qíng,只剩冰冷。

  张佑:“先生这是何意?”

  百里捻:“我乃是随宇文泱的大军来到南明,我知道你为何前去西昭,你应当也知道,我为何在此处等你。”

  张佑想去西昭搬救兵,而百里捻身为宇文泱军中之人,知道他的行踪之后,必定要阻挡于他,昨夜百里捻便赶开了此处,本想要劝张佑归隐,如今只能挑明了。

  张佑紧紧皱着眉头,他也觉得能在此处见到百里捻,有几分意外,原来他是为了北晏而来,张佑苦笑一声,“是了,三国围战南明之后,你从羌晥去了北晏,今日来此处,自然也不是为了叙旧qíng。”

  “只是,你又怎么知道,你能拦得住我?”张佑突然昂头,看向百里捻。

  百里捻表qíng淡然,只是眉宇间夹着一抹微愁,他并不想闹到此步,“你带的人我已经做掉了,南明有我的人,你出王城之后,那些跟着你的人,就已经断命,现下就只有你一人,张佑,我拦得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