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四十九剑_作者:弄清风(322)

  “我明白,大师兄(师父)。”孟七七与陈伯衍齐声应答,心中都有所触动。

  薛满山满意地点点头,脸上这才有了些小模样,说道:“你们的事qíng,自己去把握。仅有一点我要jiāo代你们,无论何时,孤山都是你们的家。即便这天下容不下你们,有我薛满山在的一天,孤山剑阁就永远不会抛弃它的弟子。”

  孟七七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泛起的波澜,与陈伯衍再次叩拜:“多谢大师兄(师父)。”

  薛满山叹了口气,终是不忍心责罚这两个他放在心上疼爱的年轻人。俯身将二人扶起,他再次叮嘱道:“你们此去蜀中,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切记不可贸然行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知道吗?”

  “知道了,师兄。”孟七七心中前所未有的坚定。

  翌日一早,孟七七与陈伯衍再度离开孤山,前往蜀中。

  第127章 灯笼镇

  三日后, 蜀中望丘山脚下, 灯笼镇。

  灯笼镇是座小镇,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 风景独好。《地理志》上说蜀中有三百山镇, 灯笼镇就是其中一座, 以纸扎灯笼的技艺而闻名。

  而这蜀中的每一座山镇,几乎都有背后的修仙门派庇护。在这里, 天高皇帝远, 仙门的话比官府的话还要管用。

  这几日,灯笼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搞得人心惶惶, 不得安宁。

  “据说那猛shòu会吃人, 连抱守宗的仙君都被吃了!村口的猎户李阿牛亲眼瞧见的,哎哟那叫一个惨啊,被咬得只剩下骨头碎渣了……”供挑夫走卒休息的茶寮,是各路消息汇通的所在。

  “可不是么, 你们看见没, 这几天来了许多修士, 都是抱守宗的!他们寻思着来报仇呢!”

  “这不是好事么?”

  “现在是好,可等这事儿了结了,我们献给抱守宗的孝敬,恐怕又要添三成!”

  “不是吧,这也太黑了……”

  “嘘,都小声点。”忽然, 有人瞄了一眼坐在茶寮另一侧角落里的两个年轻人。这两人身着天青色纱衣,头戴幂篱,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说话声渐渐小了下去,其中一个年轻人却主动转过头来,语气平缓地问:“诸位大哥方才说的事qíng,可是事实?”

  一个刀疤脸警惕地扫了他一眼,道:“你不知道?”

  年轻人自然就是刚到灯笼镇没多久的孟七七,闻言放了锭银子在桌上,道:“请这位大哥赐教。”

  刀疤脸看了看银子,却没有伸手拿:“这事儿镇上都传遍了,今日一大早抱守宗的人就进了那边的望忧山,你晚上大约就能看到他们回来。”

  孟七七点点头,又好奇问道:“抱守宗收你们很多孝敬吗?我记得仙门中有规定,不可收取民脂民膏。”

  譬如孤山剑阁,他们自己种了一大片药田和茶叶,每年就靠这些产出换取生活所需。剑阁弟子若收取山下村民的东西,是必须要用钱去jiāo换的,这是铁律,任何人不得违反。

  刀疤脸顿生警惕,摆手道:“这我不清楚,你找别人打听去。”

  说罢,他连银子都不要了,转身yù走。孟七七连忙把人拦住,道:“大哥不愿意答,那我就不问了。这锭银子你且收好,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什么问题?”

  “你这几日可曾见过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修士,穿一身青色衣裳,长相英俊,待人温和。他应该也在这里打听过消息。”

  刀疤脸仔细想了想,摇摇头道:“这我真没见过。”

  其余人也纷纷摇头,最近灯笼镇的修士很多,他们还真没留意。

  孟七七谢过几位,随即与陈伯衍离开了茶寮,继续在镇上晃悠。他们是在午时抵达这里的,原定于入城第一家客栈与沈青崖汇合,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打听,都没人见过沈青崖。

  沈青崖不是一个会慡约的人,两人一致认定他碰到了什么事qíng,耽搁了。因为若他到过灯笼镇,以他的细心程度,怎么也得给孟七七留下消息才是。

  蜀中各镇之间有专门的驿站送信,孟七七随即给天姥山去了一封询问沈青崖的行踪。至于战叔等黑军军士,在离开神京时就被陈伯衍派回yīn山了。

  两人在灯笼镇中等到天黑,看着沿街商铺和城门口的灯笼渐次亮起,发出惨白的光亮。据说是因为抱守宗的人死了,所以为了祭奠死者,全镇的灯笼都换成了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