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快过去的时候,禾后寒第一次踏足了德和殿,这几乎是世界权力顶点的地方。在外面看这高高的宫闱时,他看的是正红色的屋棱和飞翘的檐角,进来了,他反倒只能看脚下这一阶一阶的白玉石砖了。
这个季节的这个时辰天气是寒凉的,天色还有些要亮不亮的懒散。禾后寒低眉敛目地站着,他感觉自己的身后无数道视线时不时滑过他的脊梁,但他一动不动,好像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块白玉砖。
大殿里的气氛有些紧绷,这是合qíng合理的,只因今日是新帝第一次上朝,是众臣参见新天子的日子。过了今天,这德和殿的所有大臣,除了禾后寒,就都将多了一份资历:两朝为臣。禾后寒有些略微的紧张和期待,他自小就被教育要忠君,要守臣道,今日他终于要面见圣上了,那十二岁的帝王。他拢在袖子里的手有些凉,但他的表qíng很平静,任谁看他也只会觉得他从容不迫,成竹在胸似的。
“皇帝驾到——”
这一声宣报从后殿直直地穿过了整个德和殿,又迅速扩散到外面广大的世界中去,但它像带着热度似的,余温久久地留在了空气中。大殿里一丝声音也无,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着,不光在等待着新帝的出现,还有一些十分复杂不好言明的东西在。
禾后寒站得离龙椅最近,他先听到了窸窸窣窣的衣料摩擦的声音,然后眼角扫到一抹明亮的huáng,但他没抬头。这抹huáng色没有停顿,直直地走上去,消失在龙椅的方位。
禾后寒仔细分辨着皇帝的动作,听着皇帝坐稳了,赶紧带头跪下,他对于行礼这种事实在是得心应手。这要多亏了他的师父,早先年他每日清晨都需给师父叩头递茶。七年的时间磨练得他下跪行礼的姿态堪称典范,如行云流水,绝无一丝拖泥带水。
禾后寒顿了顿,和着群臣一起恭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这声音接的稳稳当当,让人觉得无比自然妥帖,禾后寒觉得这小皇帝的表面功夫真是不简单。平身的时候,禾后寒迅速抬头看了龙椅一眼,然后他心里咯噔一下。
其一,他没想到小皇帝的视线正落在他身上。这一对视,叫禾后寒有点不知如何是好,转开视线显得心虚,不转又是大不敬。
其二,这一点当时禾后寒还没反应过来,他是下了朝左思右想才回过味来的。这小皇帝的眼神实在太稳了,太定了。光看他的眼睛你根本不会察觉他才只有十二岁。但他又没给你压迫感,他坐在龙椅上的姿势是随意的,禾后寒后来觉得那真像一条闭目养神的龙。
其三,这是单纯的对于禾后寒视觉上的震撼了。太子样貌肖似其母,这点他略有耳闻,只是没想到男子竟能生得如此绮丽又大气。牡丹,艳冠天下的牡丹。这是禾后寒当时心里想到的唯一的词。但紧接着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牡丹绝没有这么硬的风骨,新帝随意的坐姿和宽大的龙袍让禾后寒忽略了他挺直的脊梁和虽略显单薄却稳当当的身躯。
这一切念头只在一瞬间就滑过了禾后寒的脑海,他几乎是在和新帝对视上的一刹那就跨出一步,扬声道:“臣禾后寒,为先帝驾崩前所授丞相一职。心中惶恐之余又为先帝赏识提拔之大恩感激涕零。臣愿以辅佐陛下创舜朝昌盛繁荣为己任,臣愿为陛下之志殚jīng竭虑,百死而不悔。”
说完他又再一次叩拜在地,他的动作太过自然流畅,仿佛开头的对视只是个因为接下来要表的忠心宣言而产生的小小意外。
禾后寒回想了一下自己说的话,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就安安心心地跪在地上等皇帝叫他平身了。
“有爱卿这般的忠臣,真乃舜朝之福,朕之幸,朕心甚喜。”这是崇渊对禾后寒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在后来的君臣相处里出现过无数次,只不过这句话后来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省略了很多字,却多了一些别的东西。又过了许多年,这句话作为表达崇渊贤明的经典之句出现在了舜朝史官的笔下。
禾后寒听到这句话就放心了,这摆明了是皇帝在表示亲厚。叫他想不通的是为何皇帝不叫他平身,这个疑问很快就被解开了,但这对他而言同时也意味着是某种痛苦的开始。
崇渊招招手,身旁的太监捧出一个檀木托盘,上面摆了一个紫金鱼袋,还有一根盘龙金杖。他只是扫了一眼,又示意另一个太监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