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兰裳浑身一抖,又听他道:“三十多年前,在安息山被走蛟淹没的三千秦家军里,军师周溪乃是师父的亲兄长,也是最后的亲人。”
楚惜微眼中闪过惊色,叶浮生神qíng也变了变。
只见陆鸣渊从怀中掏出了一本泛huáng的手订书册,正是阮非誉之前从不离身的那本,只是这上面染红了一小片,不晓得是陆鸣渊的血,还是阮非誉的。
他用满是血汗尘土的双手捧着这本书递向秦兰裳,道:“师父给姑娘的jiāo待,都在这本书里了。”
秦兰裳愣在原地,哆哆嗦嗦地伸手去接,又突然缩了回来,脸色白得不像话,声音也发抖:“我、我不要!你让他自己来说!我不看!”
陆鸣渊沉声道:“秦姑娘,请接下吧。”
秦兰裳看向楚惜微和叶浮生,他们都没看她一眼,无声无息间达成了默认,要让她一人双手,独自去接下这份jiāo待。
她退无可退,也不能再退。
秦兰裳接过书的时候,险些把它掉在了地上,手指哆嗦着翻了好几次,才翻开了第一页。
她终于知道,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数十封信装线订成的。
一共三十七封信,落款却只有同一个名字,周慎。
收信的也只有一个人,秦鹤白。
落款时间从当初他改名入了阮清行门下,到这月初,每年一封,一年不落。
她忽然就有了一种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信,也不是在看所谓jiāo待,而是看着过去三十七年的风霜。
第65章 番外二(上)?当时只道是寻常
番外建议搭配bgm对huáng昏食用……蠢作者码番外时的伴奏
周慎从小就是个神童,什么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虽然夸张了些,但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本事却是得天独厚的。
教学的老先生总会对他说“孺子可教也”,然而每每听完,他娘就要抄起擀面杖上蹿下跳地收拾他。
原因无他,只因他虽有天赋,却是并不好学的,老先生每次说完“孺子可教”,都要再补一句“玉不琢不成器,放任自流,怕为仲永”。
他爹周晔是个白手起家的军汉,常年在外面打仗,好不容易做了大将军。按理说他即便真成了仲永也没关系,左右温饱不缺,混吃等死不在话下,可惜他虽无严父却有严母,他娘出身耽美书斋,最恨游手好闲的人,因此每次见他惫懒都要言传身教一番,倘运气不好赶上他爹回家,那就是要被夫妻合揍。
周慎不止一次想卷了细软离家出走,然而还没等他真正实施,惊寒关一战就打响了。
他爹一去不回,他娘得到消息后魂不守舍,从此缠绵病榻,没两月就去找他爹了。
人们说他爹大义当先,自刎献头作为取信反王的信物,大义不下于荆轲刺秦时的樊於期。
可他不信,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爹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虽然会打仗,但耳根子软,最看不得他娘哭,怎么会忍心以这样的方式死了?
但人们都这么说,他不信也得信。
那一年周慎十二岁,还没懂人qíng世故,就骤然变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举目四望,亲人只剩下兄长周溪。
周溪待他很好,然而毕竟在军中有差事,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就请示了上级,把他也带到了军营里,在自己身边做个收拾杂务的小兵,一边做事,一遍被兄长耳提面命地教导读书。
周溪道:“战场上生死无常,我虽然走上这条路并不后悔,但不希望你也这样。你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做个文官,不需要出人头地,平平安安就好。”
可惜天不遂人愿。
十三岁那年,遇到了敌军攻城,连城墙都被破开一隅,数九寒天里qíng势危急,周溪急得火烧眉毛,他一时多嘴献了个“泼水凝冰墙”的计策,解了危机,也入了主帅的眼。
主帅秦鹤白当时二十九岁,年纪跟周溪差不多,听说为人很好,但周慎不大喜欢他。
虽然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有多少人是甘心做那枯骨?
周晔死了,他们家破人亡,这一切却成就了北侠秦鹤白的威名,周慎毕竟小,不懂得收敛qíng绪,秦鹤白倒是也不生气,有空就把他叫过来同吃共谈,比周溪这个亲哥还要亲哥。
他虽然是江湖出身,但并非糙莽,学识虽然一般,但比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周慎要好了不少。少年人都有争qiáng好胜的心,这一来二去,周慎发了狠读书,总算挣回了身为读书人的面子,结果得意了不到一会儿,就看见秦鹤白对周溪笑道:“令弟痛改前非,在下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