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亦昕上辈子就有一个亲戚,家乡发大水的时候腿脚受伤了,本来这样的人在农村就等于是家里的累赘了,没想到他运气好,遇到他们那里乡村旅游发展的好机会,这个亲戚向来手巧,就在网上学了各种竹编糙编的技巧,材料都是现成的,三两下编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蚂蚱,一个能卖两块钱,一些大件的竹编摆设,还有竹鞭做的画框之类的也顺便做来卖卖。
城里人并不吝啬花两块钱买个小玩意儿哄孩子,遇到古朴别致的画框之类的,几十块钱一个也不算贵,他也靠着这个养活了自己,别看竹编糙编这东西不值钱,积少成多,游客多的时候,他基本上每天都能赚一两百块钱,比一些在城里打工的都赚得多。
而且,吊脚楼安排在码头附近的庄子上还有个好处,就是那边清净,景致又好,非常适合外面应酬的客商带着客人过去消遣用餐,至于路途问题,姚亦昕更是一点都不担心了,这些富商们出门不是马车就是骏马,就像前世那些开着豪车去乡下抓泥鳅的城里人一样,根本不在乎路远,反正又不用他们走路的。
一次将食铺和庄子的事qíng都安排好之后,姚亦昕又带着吃饱喝足的姚雁,马不停蹄地去了镇上的窑厂。
这两个窑厂本来就是姚亦昕从那个jian商胡学仁手里“买”过来的,没想到换了东家,窑厂的匠人们反而做事更卖力了,没办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整个青江县的土豪们,但凡和胡学仁站在一起,都变得特别的和善慷慨,更何况,姚亦昕对他们是真的好。
熟手匠人一个月三两银子,包吃住,每隔五天能吃一次炖ròu,平时不管是三餐还是加班,吃饭都管饱,虽说没有正经大ròu,但油水丰厚的辣酱管够,每天都有熬得浓浓的骨头汤喝,家里有机灵的小子,还可以去食铺做工,只要勤快些将主人家需要的陶器都做好了,其他一点事qíng没有,姚家少爷从来不曾拖欠他们工钱,逢年过节的还有各种jī鸭鱼ròu、油盐布匹等“福利”发放,他们在胡家做了半辈子苦工,哪里享受过这种待遇?
现在别说偷懒了,整个窑厂每天的运转效率都非常高,大家都很害怕因为自己偷懒被主人家解雇了,整个青江县去哪里还能遇到这么好的主家啊?
姚亦昕在窑厂转了转,发现并没有什么需要整改的地方,寻了账房过来,取了纸笔,又叫了窑厂专管陶器样式的匠人过来,将自己为吊脚楼那边设计的碗碟器皿之类的简单画了出来,又和匠人确定了尺寸,让他们先去烧一批样品出来。
这就是自己家有窑厂的好处,想做什么样式,可以直接和管陶器样式的匠人沟通,不满意的话还能随时修改,不像是以前,窑厂这边根本不会让外人接触管陶器样式的匠人,这可是窑厂最大的商业机密!
这边忙好之后,窑厂管事的命人端了些茶点上来,别的倒是寻常,只其中一道烤jī蛋却让他和姚雁大饱口福,那烤jī蛋是先在jī蛋上头开了个小孔,然后挨个放在烧窑的dòng口和烟道附近,借着那温度慢慢烘烤而成,端上来之前撒了研磨得极细的盐末和辣椒末,吃起来比水煮蛋可够味多了。
“章管事,你们这窑厂不错啊,冬天还可以顺带着烤红薯吃呐!”吃完美味劲道的烤jī蛋,姚亦昕心qíng大好。
“嘿嘿,不过是咱们守窑的时候闲着无事,开始的时候只是家里的孩子掏了鸟蛋过来借火烤着吃,我们觉着味道不错,gān脆拿了jī蛋过来,红薯也种了许多呢,少爷冬天想吃,我命人送些去宅子里。”
“那倒不用,你们自己留着吃罢,红薯咱们家庄子上也种了许多,不过,你们这烤jī蛋的手艺可是不错,回头我让人来学着做了,到时候家里也添道新菜式。”
在镇上溜达了一整天,因为第二天还要找两个本地的行商谈生意,姚亦昕gān脆就带着姚雁一起住在了镇上的客栈里,中间白十三带着两个人过来站岗(贴身保护少爷已经变成了习惯),姚亦昕就顺便问他离开暗部的事qíng怎么样了。
大约是姚家这样平淡温馨的生活真的是太吸引这些没有家庭温暖的暗卫了,除了其中一个因为喜欢的人也在国师府舍不得离开之外,其他人都决定留在姚家。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师大人真的愿意放他们离开。
苏念白自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这原本就是他当年成立暗部的主要目的,保护好他认为最重要的人,其次才是替他四处搜集qíng报&充当卧底,所以说这也是姚亦昕一直对白十三等人的存在听之任之的原因,这些人真的就是来保护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