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寿宁侯想的很明白,太子妃是没他的事儿了,与其将女儿嫁给那些出身好的皇子,不若嫁给七皇子。虽说七皇子生母卑微,不过为人处事都不赖。而且与那些出身好的皇子遭太子忌讳不同,就因为七皇子母微,太子真不怎么忌讳他。日后待太子登基重用兄弟,自然要先选着母家微薄的兄弟来用,也不怕日后七皇子没有前途。再者,七皇子是明理之人,母家式微,自然要对岳家青眼,更不会薄待自家闺女。
寿宁侯的算盘打的极jīng,而且中了头彩。
谁能料到母家式微的七皇子最后竟然能登基为帝呢?
本来是冲着皇子妃去的,结果亲闺女成了正宫皇后。那会儿,寿宁侯走路都用飘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歹旦福。
寿宁侯算的jīng且中了头彩,谁承想,天不赐福,女儿却最是命薄不过,大婚数年无嗣,且没做几日皇后就归了西。纵然寿宁侯府在日后选秀时又送了女孩儿参选,因是旁枝女孩儿,只得了一个嫔位,同样一无所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
寿宁侯好不惋叹,接着他又做了件出人意表的事:给自己嫡长子求娶魏三小姐为妻。
魏家实在是没什么积淀的人家儿,魏太后也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祸国妖姬一类人物,偏人家运道好,生俩儿子,一个登基为帝,一个云南称王。
魏太后的运气能把一gān子七窍玲珑心肝的女子嫉妒到发疯。
可没办法,运气也是实力哪。
寿宁侯着人去打听,与两个姐姐不同,这位魏三小姐生来没吃过多大苦楚,她下生那会儿两个皇子表哥都大了,虽然凤家兄弟也不宽裕,不过帮衬一下舅家的能力还是有的。
魏老爹没啥才gān,一直在乡下做地主儿。
魏三小姐身边也有个小丫头伺候,且后来她大姐姐在大表兄的王府站住了脚,就将幼妹接了过去。所以,魏三小姐的青chūn期是在皇子府过的。其风评也还不错。
何况如今凤家兄弟登基的登基,称王的称王,魏家也封了侯,只是魏老爹福份有限,完全不能跟自己的妹妹相比。一个侯爵就给折死了,魏家三姑娘被魏宁接回侯府守孝。
一守,便是三年。
其间,田皇后过逝。
寿宁侯伤心爱女去逝的同时,还得为自家将来琢磨。凤景乾对岳父的感观不错,再者魏三小姐的婚事也必须能体现出皇帝母家的体面才好,便允了寿宁侯家的求亲之意,还是给寿宁侯世子与三表妹赐的婚。
寿宁侯府不可谓不体面。
话说这位魏三小姐也是个慡俐人,虽比不得那些大家出身的小姐,言行举止道理世情上倒也还过得去,管家理事是一把好手。
模样也生的俊俏,与寿宁侯世子很是恩爱。且一年后生了嫡长子,转年育下嫡长女。寿宁侯世子在朝中屡有重用。
寿宁侯私下里很是自得,自己给儿子娶媳妇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待十几年后,嫡孙娶的是名门世家的小姐,嫡孙女嫁了三皇子。
这里头,有寿宁侯的筹划,有儿媳在魏太后跟前儿的体面,反正是皆大欢喜,寿宁侯的日子过得顺畅。
当然也有许多事在寿宁侯的意料之外,譬如镇南王府的哑巴嫡子一来帝都就搅的帝都风起云涌,后来哑巴还开了口,得封世子爵。
哼,这里头的事儿啊,不用说,定跟永宁侯府有关联。
虽说老永宁侯早不问世事十几年,成日躲在窝里不知道gān啥,不过那老东西可不是好相与的,别人不知道,寿宁侯是清楚的。
寿宁侯自然希望镇南王府的世子落在镇南王长公子明礼的头上,只是,镇南王府的事情,他并不敢插手。永宁侯府虽自今上登基后就一直门庭寂寞,但,那仍是煊赫百年的侯府,且老永宁侯还在呢,谁会没事儿跟永宁侯府过不去。
再者,老永宁侯还有个要命的闺女在镇南王府做王妃。卫王妃是啥人哪,虽说卫王妃名头儿不响。不过想一想吧,老镇南王那样不鸟靖国公方皇后一系,半个帝都城的适龄闺秀都在打镇南王世子妃主意的时候,由方皇后亲自教养出来的卫王妃硬能做了当时还是世子的凤景南的嫡妻,连先帝胞姐襄仪大长公主家的嫡亲闺女安悦郡主都给她三振出局。嫁到镇南王府后,凤景南身边有青梅竹马的侧妃表妹,卫王妃三日五晌的便收拢了凤景南内闱大权。
这样的女人,即便寿宁侯也不敢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