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不急着爬起来了,仰头看着武安侯,眼里好不掩饰自己的鄙夷:“堂堂武安侯,把父祖的职务都弄丢了不说,还纵容宠妾横行,又对发妻的行径视而不见,教子无方,一个两个,不是被你教成二世祖,就是变成目中无人,只会弑兄的蠢货,你又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你!你!”武安侯气得说不出话来,捂着胸口,倒退两步,坐倒在椅子里。
作者有话要说: 有的盆友提出疑问,古代一妻几妾不是很正常么,郑孙氏为了郑诚花心就要杀他不合常理。
正好上次说要聊时代八卦,今天就顺便聊聊这方面的吧。
亲爱的,这不是宅斗文,没错,古代男尊女卑,但是女人的地位也绝对没有想象的地位那么低。
首先,小户人家是没有余钱纳妾的,一般他们只会有一个老婆。
其次,在上层阶级,许多明朝官员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婆,这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于谦,比如严嵩,比如高拱。
然后,郑孙氏跟郑诚地位相当,门当户对,她也是世家女出身,嫁过去之后丈夫花天酒地,没有儿子,婆婆还诸多挑剔,她凭什么就不能爆发?
最后,她已经下手杀人了,那么她的心理就不能按照正常观点来揣摩。
所以,请不要用看宅斗文的眼光来看破案文。
很多人说到明代女子地位低,肯定要说到诸如这个时期节妇特别多,然后风气不如唐宋开放云云。
不错,如果从这方面看,明代风气确实是保守的,而且在民间,因为女人本身生产力不如男人,所以很多情况下都身不由己,比如说女人丧夫之后,夫家长辈为了贪钱,会bī她改嫁,这样既可以拿回原来她夫家的财产,又可以多拿一份聘礼。
但大家不要忘了,政府为什么要褒奖节妇啊?为什么说守节20年以上的人家就可以减免税收立牌坊啊?
不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家少吗?
即使明朝的节妇数目比起前朝来说居多,但在社会总数里占的还是相对少的。
如果每个女人都守节,为什么政府还要呼吁呢?
就跟当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刻了块石碑,上面写着男女礼顺一样,正是因为当年没有人去遵守,所以嬴政老兄才要特意刻石qiáng调呀。
像现在,如果人人都见义勇为,那政府何必还要特意设立见义勇为奖呢?
所以,这个例子不能说明明朝女子地位低下,只能说明风气比唐宋保守。
而且越往上层,情况就越有所变化。
上面说到于谦严嵩高拱等等,其实不止他们,许多文官士大夫,一辈子都只有一个老婆。
而且因为到了他们这个阶层,女方在家里的话语权其实不会比他们小多少。
明朝就有不少悍妇的例子,惧内之风其实是很盛行,而且不以为怪的。
例子不举了,免得废话太多。
当然,从古至今都是男权社会。
忍气吞声,看着自己丈夫纳妾的女人有吗?
肯定有啊!不光是明代,现代不也有吗?
而且古代的比例肯定更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明女子对丈夫纳妾的行为视如等闲啊,郑孙氏完全是有理由有能力也有权力发飙的。
只不过有人发飙打骂老公,她发飙就杀老公而已。
有些人在沉默中灭亡,她就在沉默中爆发。
换了一个郑孙氏当主角的题材,每到这种时候就应该是她重生再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了吧?
SO,杀人犯压抑已久的心理,已经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了。
大家有兴趣的话,明天再来聊聊明朝后宫吧。
第 18 章
唐泛叹了口气:“郑孙氏,不管如此,杀人偿命,因果循环,这道理你总该知道,跟我们回衙门罢!”
郑孙氏幽幽一笑:“杀人偿命?为什么恶人总是得不到恶报,却还要bī得好人亲自来杀,结果还要治好人的罪?唐大人,你倒是秉公执法,可你抓了我,你良心不会不安吗?”
唐泛:“郑诚人品如何,并不是你杀人的理由,你若不喜欢他,大可和离,又何必下此毒手?”
郑孙氏像是听到什么笑话:“和离?应城伯府与武安侯府联姻,如果郑诚不死,怎会让我和离?应城伯虽是我伯父家,可这次要不是我先将郑诚给弄死了,孙家担心我牵连到他们,这才急急出手帮我善后,当初连给冯清姿买宅子赎身的钱,可都是我拿嫁妆凑出来的!你到底知不知道,只有他死了,我才能得到自由!”
她的脸色狰狞起来:“想我从小到大也不曾做过恶事,本想成亲嫁人之后琴瑟和鸣,效仿古人举案齐眉,谁知到头来上天却给我安排了一个郑诚,我怎能不恨?!那种男人,我整整忍了他五年,连看到他一眼都觉得想吐,要想让我伏法认罪,想都别想!他死有余辜,死得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