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记_作者:鬼屋(19)

  “你大哥啊~听说他快要说亲了,订好人家了吗?”

  这两兄弟按辈份算起来得叫他爷爷,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安字辈和少数质字辈组成的。像他的家字辈大多数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了,唯一没有成家的只有他这个才十几岁的老辈子。

  “还没有,娘这几天都在相看人家,只是好像都不太满意。”少年摇头,大哥这次回来就是和爹娘谈这件事,不然现在酒楼生意正旺,东家怎么会轻易放自己手下的得力账房离开。

  “慢慢来嘛,总要找一个合乎他心意之人,这事是急不来的。要是随便找一个,闹得家宅不宁岂不是很惨?”摸摸少年的头,虽然对方比他还要高半个头,可谁让他辈份高呢。

  “说的也是,先生的话我会告诉爹娘和大哥的。”

  少年挠了下头,觉得自家先生说的没错。他也不想找一个品xing不好的大嫂,要知道嫂子可不同大哥,对小叔子不好的大把。

  “行了,进去吧!”接过少年手中的篮子,家乐拍拍他的肩膀率先走进学堂。一座不小的院子里有四间屋子,其中三间是用来做学堂,一间用来放杂物兼家乐的休息之所。三间学堂分为少年班,也就是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十二岁以下的童子班,和专门学习算术的算学班。三个班都由家乐来教,两个小时被分成了三个时间段,少年班主要是识字、写字,童子班是启蒙,而算学班则是教有一定识字基础的人算术和记账。

  让其他两个班的学生先复习,然后进入启蒙班,一群小家伙本来在学堂里跑来跑去一看是家乐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先生日安~~”

  一群小萝卜头望着站在前方的家乐齐声声的问好。

  “孩子们日安。”

  家乐面带笑容的看着这群小家伙,因为他辈份比较高,就算是再调皮的孩子一碰到他都老实的像变了得人似的。

  “把笔墨砚台拿出来。”

  家乐把篮子中的纸拿出一部分,让后排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发给大家。一人两张纸,二十个孩子就是四十张纸,笔墨砚台被摆在左上角,旁边还放着一只小碗,里面装着清水。

  “从今天开始,大家跟我学习声律启蒙。我先把头几句写在白板上,大家抄下来。回头不但要记住,还要练习这些字。”

  下面的学生齐唰唰的点头,开始为自己磨墨。

  家乐身前摆着一张书桌,上面摆好笔墨纸砚,连墨都让那些大些的孩子给磨好了。书写的白板是一块这个世界独有的石头,石如玉洁白无瑕,但是质地很脆,在外面的山上到处都能看得到,所以一点也不值钱。但是用来做教导孩子们的黑板却十分合适,墨水写在上面用湿布一抹就gān净,比后世的黑板清理起来还要方便。

  用楷书把声律启蒙的头几句写在上面,下面的孩子手热毛笔一脸认真的抄写。对于这些农家孩子们来说,一个认字的机会十分难得,哪怕是最小的孩子连毛笔都还拿的不是很稳,也都认认真真的在纸下写字。

  “写好的把笔放下,手背在后面。”见大家写的差不多了,家乐走下去。一一检查孩子们抄写的内容,发现有错的地方用笔画一个圈,回头让他们重写抄写,把错误改正过来。

  年纪大些的字都有模有样,虽然没有什么风格气势,但是一笔一画都表明写字的人很认真。而且家乐也没有盼望他们成为什么书法大家,能读能认能写就行了。当然书法是人的另一张脸,就算成不了大家也不能敷衍了事。

  “错了的回对自己改正好,明天我要检查。至于年纪小字写的不太好的,就借哥哥叔叔们的去抄,明天我同样要检查。没做好的,后果你们应该知道。”

  家乐笑眯眯的站在台上对下面的小家伙们说道,果然大家脸色一变,连最小的五、六岁小童子都差点没流两行泪出来。

  先生从不打人,但是他会告诉家里的长辈,长辈们收拾他们一向不留qíng,屁股又要肿了。几个调皮捣蛋,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小子们摸着屁股想着怎样才能不被收拾。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念。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家乐手热一根竹条,念一句指一句。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下面的孩子一句一句的跟着读,学堂上空响起了郎郎的读书声。外面路过的家长或是村民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就是他们最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