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举办好太皇太后这次的六十寿宴,皇帝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本想寿宴的事qíng办妥之后再把人找来好好安慰劝说,听到这些事qíng时,忍不住抛下手中的一堆事qíng,让秦宜把人接进内宫里。
平安一见到皇帝,不像往常那样闪躲退却,而是在行礼过后,对着前来搀扶自己的皇帝一开口就说:「皇上,皇长子还好吗?他会不会哭会不会闹?有一次我带他上街,他哭着要吃糖人,我怕他牙齿会长坏不肯买。我当时应该买给他的,不知道以后他还能不能吃到……」曾经只是想塞个孩子给宋家,让宋家二老绝了给平安娶妻的心,如今这孩子全然占据宋平安的心让他日夜牵挂却是皇帝万万料想不到的。面对失魂落魄的平安,皇帝叹息一声,把他紧紧搂入怀中,于他耳边低语:「放心吧,平安,靖平是我们的孩子,朕不会让任何人带走他。」不论皇帝曾经做过什么,就算也曾让他害怕担忧过,但不知为何,每次总会不由得相信他,依赖他。
依偎在他宽厚结实的肩膀上,宋平安慢慢放下一直担忧紧张的心,伸出双手轻轻揽上他的背,再轻轻地合上双眼,感受这个高高在上的帝王给予的温柔。
自古皇帝不管再如何薄qíng寡宰,都会极力维护孝心。正所谓万事孝为先,可见世人对孝道之敬重,若一国之君连最起码的孝道都没有,恐怕不但身前被世人唾骂推翻,身后也会被后人口诛笔伐。
国库日渐充盈的今天,一国之君要为太皇太后大举cao办寿宴,非但没有引来非议,反而让举国上下称道皇帝孝心感天。
将近数月的布置之后,皇宫里终于迎来太皇太后的六十寿辰。举办宴席的地方安排在御花园的翡翠阁中。今天老天爷也痛快赏脸,秋高气慡万里无云,百jú怒放硕果累累,吉时一到,坐着车辇到来的太皇太后在贴身宫女的搀扶下小心下来,笑容可掬地朝翡翠阁的正中走去。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大小官员跪拜在两旁欢声迎接,今天也是jīng心打扮的太皇太后一路走去并让他们站起来。
翡翠阁的石阶下,皇帝早已等候着,待她走近便上前扶过这位老人家,连道数句祝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话后,才小心扶她上座。待她坐稳,候在一旁的皇太后也迎上来笑脸盈盈地说了好几句祝福的话,乐得她笑出一脸的褶。
皇帝在落坐前,叫人送上他为太皇太后准备的寿礼,一件由上百名熟练的织女经过四十多天日夜不停赶工织出的狐毛夹袄,皇帝说天气渐寒,太皇太后穿上这件夹袄定能暖和许多。
这件寿礼不是寻常百姓能够拥有的,但和各地官员送给太皇太后的其他寿礼相比较,却也不是特别贵重。太皇太后却笑眯眯地亲手接过,用手在柔软细腻的白色毛皮上抚了几下,说了句:「皇上有心。」皇太后送给她的是一件做工jīng美的凤凰鎏金点翠首饰,把檀木制的首饰盒一打开,金光闪闪让人面前一亮。太皇太后点点头,含笑叫人接过,道:「太后的心意哀家领了,只是呀,哀家都这般年岁了,戴这个给谁看呀?」她的差别对待让皇太后略微尴尬,但闻言还是笑道:「太皇太后万寿无疆,妾身指望您越活越年轻。」「那不成老妖jīng了?」太皇太后呵呵一笑,摆摆手对皇帝和皇太后道:「你们都落坐吧,把孩子们和他们的娘都叫上来,让老身看看。」今日太皇太后是寿星,按辈分算同样威望极高,因此她坐在正中,皇帝坐在她的左身侧,皇太后则坐在右侧低皇帝一阶的位置上。
三人坐好后,皇帝挥手叫人把皇子们都叫上前来。二十一岁的帝主统共有四位皇子、五位公主,最小的四皇子两个月前才出生,而最小的公主比这位皇子大四个月。
最先被带上来的是快满三岁的皇长子靖霖,由他的母妃杨昭容牵引,小胖墩一个,长发垂髻,ròu乎乎的一张脸,黑黑亮亮的一双眼,憨憨愣愣地望着周围一大群人,在母亲的牵引下一颠一颠地前进。他今天穿得很喜庆,绿衬底加红夹袄,脖子上还挂着明晃晃的银项圈,挂在上面的小铃铛随着他的前进叮叮当当地响。
太皇太后笑眯眯地看着这个曾长孙走近,暗地里偷偷瞄了一眼坐在身侧的皇帝,见他望着孩子嘴角不住的往上翘,不由含笑着摇了摇头。
来到御座下,说话还不流利的皇长子在大人的指点下重重地跪拜叩头,然后奶声奶气地说太皇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模样十分逗趣可爱,直把太皇太后欢喜得赶紧叫人把他带上来亲亲抱抱,顺便还塞给他一个大大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