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奴_作者:七六二(203)

2017-09-17 七六二

  chūn楼对倡优们管得很严,不许他们私藏财物。白马自从第一回 偷偷存钱时被老冯发现并数落了一番后,每回藏钱都格外小心,他甚至偷偷地在chuáng底下用木板钉了一个暗格,用来放这口装满“宝贝”的破旧木箱。

  油灯微明,白马盘腿坐在chuáng上,面前的木箱里装着他的全部的家当。然而,他全部的家当,都有些什么呢?

  一把老旧的匕首。

  这是是舅舅须提勒过世前jiāo给他的,舅舅是个羯人,他还有个名字叫乞奕伽,他曾是赵桢最信任的部下之一。赵王陈兵云山bī迫祖父停战jiāo兵权时,须提勒正跟随一名叫曹三爵的将领东行,当时政局颇为激dàng,是齐王争位的关键时刻,曹三爵此行为的就是给齐王攸送玉石符节。军队西归途中,乞奕伽因受赵王以全族安危威胁,背叛了并州军,假传圣旨导致并州军撤下东线防守。结果竟被匈奴和赵王两军夹击,数万人葬身玉门。

  白马抽刀出鞘,指尖轻扣刀鞘旁暗藏着的机关。只听“咔哒”一声,一个小暗格从鞘中弹出,其中装着一张泛huáng的青纸,乃是赵王送给乞奕伽的矫诏,就是这张矫诏,夺去了数万将士的xing命。他把青纸取出,反复查看,确认其未被虫蛀,才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

  白马喃喃自语:“父亲不可能辨不出诏书的真伪,他会被骗,一则是信任乞奕伽,一则是赵王伪造的圣旨足可以假乱真,他是极有势力的藩王,可仿制青纸,亦能模仿皇帝的字迹。”他认认真真地看着这张矫诏,忽然发现了一处不寻常的地方,“结尾处有一个朱红色的方形印章,应当就是皇帝的御印了。听说三国战乱时,传国玉玺曾流落在外,辗转多年才重新回到曹cao手中。玉玺是祖龙以蓝田玉所制,流传多年,定会有残缺的地方,这种玉石的残缺很难修补,须先以大漆填补,再在表面贴上金箔,印章定然不会像这个印一样平滑流畅。”

  现在自由了,白马不必再有所掩藏,gān脆把匕首放进怀里,准备随身带着:“若能找到假玉玺就好了,可赵王总不会一直留着吧?”

  他叹了口气,看向下一件东西。

  一双破靴子和一套破烂的棉衣。

  这套行头是周望舒给他买的。当年在白头镇上,白马被人打得奄奄一息,是周望舒救了他,给他买了一身新衣。后来,周望舒为保护他而摔断了腿,他就带着周望舒避入山dòng,二人在山中度过了近两个月的艰难时光。白马穿着这身衣服回到部落中,穿着这身衣服逃避追杀,穿着这身衣服在云山中捕猎,穿着这身衣服下山,而后遇到了岑非鱼,再然后遇上了人贩子,于是被卖到了洛阳。

  他摸了摸棉衣,这是一件褐色的粗布夹棉衣裳,在关外的集市上,应当算是很贵了。虽然白马十分爱惜它,就连在山中避难,也常常清洗,但衣服上到处都是破dòng,棉絮漏了大半,爬满了他自己fèng补后留下的蜈蚣似的针脚。

  “救命之恩,不敢或忘。”白马没有把衣服从木箱中拿出来,而是用力地压了两下,把它们压实了,“但这些东西旧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时候该扔掉了。”

  他把视线移开,看向其他物件。

  一吊旧铜钱,许多零碎的铜板,数块指甲盖儿大小的碎银子,五根食指长短的金条。这是白马在青山楼这些年里,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所有积蓄。

  那一吊旧铜钱,是他第一次表演时得的赏钱。白马记得很清楚,当时他坐在大厅里弹琵琶,有个落魄的青衫书生看了他一天。直到青山楼宾客散尽,白马准备歇息,书生才在衣襟里摸了半天,好容易掏出一吊铜钱作为打赏,吟哦着一首长诗翩然离去。

  那书生念得不是qíng诗,白马很少见到不爱吟风弄月的书生,反应过来时,那人已经念到了最后几句,“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yù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注]”

  金条则是董晗给的谢礼,原有九根,现只剩五根。

  白马过日子jīng打细算,甚至有些抠门,但他经历过太多风làng,不会轻易被钱财迷了眼。第一根金条,他拿来打点楼中的掌事;第二根金条,他买了谢礼送给董晗;第三根金条,他拿来请临江仙帮忙找人寻找阿姊;拿出第四根金条的时候,他并没有犹豫,让人帮忙换了许多碎银,分给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青山楼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