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_作者:周而复始(123)

  当有人yù借京中儒生士子集聚,指使声讨言三少行止不端的传言传扬开来之际,在jiāo头接耳中很快生出义愤。名士清誉一旦损毁,等同于被鞭挞惩戒,游街示众,再也无颜见人。是谁这般狠毒?想要置萧将军和言三少于不覆?

  显然,在民意纷论中,对儒生士子的研讨圣人文章之际被有心人“指使”利用一事做出了选择。本对违背yīn阳合德之事心存大不满的士林们在思量之后,均表示出对背后cao纵黑手的愤慨,也申明对萧将军和言三少清誉的声援。

  常言道,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现在是当小人还是做君子,就在乎有没有眼色了。为纠葛闲事而丢了士林声誉,这种不等价的现状,无不尽可能予以回避。

  风华楼的异状引起了就近的好事好奇之人,纷纷向被禁卫军包围着的风华楼周围聚集,一探究竟。挑着货担的摊贩最先占据了好位置,张罗着吆喝起来,依照这样的人cháo,今日定能再生一笔小财才是。

  jīng雕细琢的风华楼又一次成为了京中百姓们的焦点,听了蔓延开来的传言而聚集来的,探身昂道所见的第一眼,无不是风华楼二楼匾额上的题字。其上“上善若水”四个飘逸大字,提示着所有人对为国为民一掷千金的言三少的记忆。不消细思,就能想象出,刻意将拥戴王上,为君分忧的言三少的声誉践踏,这不是挑衅王权又是什么?顿起义愤填膺的喊打声声不止。

  既然是以蔑视王权为罪名,当由刑部堪审。

  听得禁卫队的通报,也表示出一瞬匪夷所思的刑部衙署衙役撒腿迅疾赶到了。这是自朝局大清洗以来,京中民间第一桩大事件。一并人马将整个风华楼再次禁严,楼中人人都得严查堪审,将众目所见,众人所指的在当时肆笑的,言辞戏谑的拘于一边,这其中大有原本只是顺着风议的话锋多嘴说了些自以为的玩笑话的,已然不能脱身,再如何争辩,确定有人“指使”的现实摆在眼前,只能自怨自惹其灾,自掘不归路了。

  稍后会儿,这件事传报到了西城深巷的院落中,在书案前临摹法帖以敛xingqíng的言耀辉放在手中的笔,听得当即愣住了。

  指使?谁指使?对他们家看不顺眼的大人们吗?

  怎可能?能立位朝堂,或许有运数的几率在内,也无不是察言观色经略有方的,再看不过此事,在此际朝局暗涌之际,大人们哪有他顾的时间,况且只消忍着等得时局稳定下来,有得是机会清算。就算实在等不及想从中得到所想,做了指使他人打击他的声誉的行止,也不至于被逮着还被张扬出才对。

  耳边听着了的言茂什么也没有说,捧着放置在案上的仆役在收拾卧室时从耀辉枕下翻出的一沓文稿翻阅。看着放在案上,以为是耀辉的文章,就随手拿起看看,从字迹和文体上看,显然不是耀辉所能达到的境界,是谁的,显而易见了。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萧泓不虚京中才俊之名。”合上翻阅着好几遍的散文,寻不出任何可以用来滋事的只言片语,言茂轻叹,君子心事,无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在京中行走的萧泓果然是世家子弟,心思缜密,行文的字里行间飘逸俊秀,且又严谨得滴水不漏。当初低看了此人,真是失策。

  合上萧泓的信笺,递jiāo还与耀辉。再大悦,也不应损毁了好文章。

  见得挑剔之极的父亲都放弃找茬,本应苦恼之极的言耀辉忍不住笑了起来。连父亲都找不出萧泓文章中可攻击之处,可见当初忽视了此人,着实是言家一再被牵制的主因源头。

  按照预计,江氏把控住言论,言家将以受bī迫者名义出现,以揽同qíng。现在确定有人指使,言家只能选择只字不言,免得落下乘患相攻,落井下石之名,照着目前,民前将往何处去,已然不能再作cao纵了,还是安稳得待着静观其变吧。

  和耀辉所想一样,言茂也不认为言家有什么资格能让京中大人们怨怼到灭之后快的地步。

  天稍近午,从东门入城三四辆马车停在了西街珍宝斋,其上走下了十几位秀丽女子,珍娘来了。

  乘着载着杨家货物的商船而来的珍娘此来带来了一些侍女,也带来了家乡的一些消息。她们被接引进了扬州言氏父子暂居的偏深巷院落。

  听得传报,言茂怔了怔。

  看了不表示不言语的父亲,言耀辉轻声道:“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