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秦睁眼,日头正高。爬起来,下人立即过来为他着衣。
“义父呢?”
“今儿是清明,老爷带夫人和小姐去上坟了。老爷说,今天放公子假,公子也该去拜望拜望祖宗了。”
林秦笑道:“义父想的就是周到。我得好好谢谢义父才是。”
上坟拜祖宗?哪个祖坟?母亲林三娘六岁那年被当年桃坊的花魁娘子买去做养女,便从林家的家谱中除了名,哪里还记得林家的祖坟在哪里。就是记得,也去不得。出嫁前夭折的姑娘尚且不入祖坟,更何况娼jì?林秦本不该姓林,可天晓得他林秦的祖坟又该是哪一个。
想着,可还是出了西门家。往回走。
经过市集,果然多的是抱着香烛纸钱的行人。往日的店铺和小摊也少了大半,估计都是踏青上坟去了。
桂八在家里,摆弄着一堆纸锭。舍不得买现成折好的,买了huáng表纸后自己折成元宝,花了他不少工夫。现下摆弄了又摆弄,供品酒食也早预备好了。林秦终于进门,桂八盼了好久,喜的迎上去,拉着他:“小公子可回来了!”
林秦自然看到了他摆弄的那些玩意,道:“你这是要去上坟?”
“啊,是。”桂八点头,有点不知该怎么开口,“其实,我老早就想和小公子说了,想带小公子去让爹娘祖宗看看……”
一家人,上祖坟,磕头祭拜,拜的是列祖列宗。百年之后,一家人,进祖坟,由那孝子贤孙,带着香烛酒食来供奉。
林秦一笑:“我还有事,喝口水就走。”
每月月底,林秦都有银子拿回来,或是多几钱,或是成双倍,只推说是东家的打赏。桂八心中,小公子是最好的,能有人赏识,自然是高兴。只是偶尔林秦会随东家出门,短则十天,长则月余,实在让桂八寂寞的紧。
桂八被林秦就这样瞒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过了两年有余,一日林秦回来,累的厉害,脱了衣裳钻进被窝就要睡。衣裳随手丢在一边,桂八去收拾。拾起来瞧瞧,不经意地道:“小公子到底是斯文人,这衣裳穿了有年把,还跟新的似的,连个皱痕都没有。哪像我,新衣服一上身,个把月就旧了四成。”
林秦吓了一跳。
这身桂八为他费心张罗的衣服他每天穿着去,穿着回,只在来去路上过一过,用不上一个时辰,跟着便又整整齐齐地折好。出门办事的时候,更是几天都穿不着一回。看着gān净,也想不到要洗。洗的次数少,就更难旧了。自己每日行头光鲜。却忘记了,衣服既是穿在身上,自然是要旧的。
便qiáng笑道:“是啊。哪像你,每日跟猴似的,弄的一身土。”
桂八收拾好了衣裳,过来对林秦道:“清波门里有一家邢家油铺,是个老店,名声好,主顾多,最近不知怎的正找买家。我想着,咱们的积蓄也有百把两了,再凑点钱想办法盘下来,也算有了个着落。”
‘邢家油铺’?林秦听见,心里便有了谱。这个邢大倒是硬骨头,宁愿贱卖给行里人,也不肯把油铺卖给西门家。原本想自己借西门家的名义盘下来,再找个名目,假装得了消息要桂八去接手,不想这倒是凑上了。
也好,把个邢大挤兑了半天,油铺子直接挤兑到了桂八手里,自己也不算是白忙活。这便笑的真心:“好事!事不宜迟,得快做。”
桂八便把积蓄取出,盘下店子,邢家油铺便改做了桂八油铺。又跟兄嫂们借了二十两银子充做本钱,重整店面,坐柜卖油。邢大举家搬迁,出了京城,不知去向。
这店本是老店,名声在外。主顾老远专门冲着来,一看换了掌柜,心里本有点忐忑,但见依旧是窨清的上好净油,便放了心。桂八又实诚,从不苛剥存私,于是生意不减分毫。
老店新开张,兄嫂街坊们都来捧场。只林秦没来,只说是有事走不开。桂八坐柜后,生意好,独自孤身忙不过来,便央中人寻了个小厮当学徒。这小厮名叫元善,十三岁,长的齐整。
这日林秦回来,便见屋中多了一人。
油灯灯火一点如豆,昏暗不明。林秦看出那是个孩子,并不是桂八的兄嫂或者相熟的街坊邻居。
“这位是?”
桂八赶紧回答:“他叫元善,是店子里新来的学徒,以后就和我们一起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