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_作者:风维/NIUNIU(29)

2017-08-15 风维NIUNIU

  “我正在听……”

  “听到了吗?”

  “嗯!”

  “听到什么了?”

  “你的心愿。”阳洙抬起头,也展开一抹迷人的笑容,“崇优,你放心,我这样听一遍,就永远不会忘记。”

  秋月溶溶的这个夜里,十九岁的少年信誓旦旦,踌躇满志,对即将到来的艰辛岁月毫无所惧,因为他身边,有著世上最温柔也最可靠的臂膀。

  即使到了多年以后,阳洙也仍然能清晰地记起自己伏在应崇优胸前所听到的心跳声,那热烈的,比平时更快速的心跳声,让人的血液不禁在秋夜的润寒中沸腾。

  纵然不为江山,不为百姓,也不能让这个人失望。

  这是当时掠过阳洙脑海的一句话,只是他并没有说出口来。

  第五章

  重熙十五年,十月初三。

  年历上普普通通的一个日子,却是大渊朝惊天巨变的最开始。

  这天的午夜,当朝皇太后所居的永安宫突然失火,火势从太后卧房隔壁燃起,迅速蔓延至大半个永安宫。是夜刮着gān燥的北风,火仗风势,烟飞焰舞,冲天的红光宛如夕照下的火烧云,映亮了半个天空。

  身披单薄睡衣赶到的皇帝数次打算冲到火场里去救他的母亲,哭喊得声嘶力竭,竟连他素日最宠爱的皇后与端贵妃几乎都劝不住,整个场面一片混乱,人仰马翻。

  这场火灾的后果是严重的,永安宫近三分之二的宫室被毁,临近的伏见宫也被波及。烧得最彻底的是太后所居的朝南厢房,几乎只余残瓦碎砾,不要说全尸,能捡得出一些零散骨骸就已是不易。

  虽然多年来深居简出,不预政事,但葬身火海的这个妇人毕竟是大渊朝最尊贵的皇太后,一时间朝野质疑声不断,谣诼四起,纷纷传言这不是一个晋通的意外事件。

  比如说皇太后在出事的前两天,曾与孟国师在内偏殿发生过冲突,言语间似乎暗示自己手中握有先皇的一份遗旨等等……

  或者说护卫皇宫的禁卫军本应有人力及时扑救,只是被孟国师提前几天以刺客频出为由调去护卫他自己的私宅,才导致当夜人手缺乏,使得火势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惨剧。

  总之,种种矛头,无一不指向孟释青,暗示正是他在背后cao纵了太后的横死,但细查下来,却又查不出是谁扩散出这些言论。

  孟释青这些年独领朝纲,大权在握,弑杀皇太后的疑罪虽不至于能把他怎么样,可背在身上总不太好听。何况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件事的确不是他的计划,所以他判断一定有股暗中的势力在活动着,目的是用暗杀太后嫁祸的手法,在政冶上先发动攻击。

  愠怒之下,孟释青下令刑部与内廷府联手,大肆追查永安宫纵火案的真凶,以图揪出那只伸出来的幕后黑手。

  也许人xing就是这样,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测他人。这十多年来孟释青从来没有把那个软弱的深宫女人放在心上,所以也没有想到会有人付出这样奇险的代价,单单只为将这个在他看来没多大用处的女人救离宫廷。既然这个最根本的判断都错了,那么无论对此进行怎样雷霆万钧地追查,都会注定是镜花水月。

  于是一切都按照应崇优所预料的方向发展着,阳洙也完美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每天极尽哀苦,在灵前痛哭,孟释青素来知道他们母子感qíng甚好,因此也未曾疑心。

  十月初十,太后头七,群臣依礼制殿祭。

  悲痛的皇帝坐在灵牌前,面色苍白。双目浮肿,仿佛好几天都没有合过眼,jīng神十分委顿。可当大臣们齐伏于地哀泣时,他还是扑倒在棺木旁,放声大哭,同时又用额头去撞棺盖,撞成一片血青。

  孟释青身为主祭的国师,只好上前,徐徐劝道:“太后已登仙界,请皇上节哀顺变。”

  阳洙乌发散乱,勉力忍住悲声,哑着嗓子道:“太后虽已成仙。但朕身为人子,总不能不尽半点人事。当时的惨剧,均因禁军未能及时救驾所至,难道国师就不予惩处?”

  孟释青怔了怔,道:“禁军失职,当然会有所处置,请陛下放心。”   阳洙冷冷道: “这等大事,岂是失职二字就可抹过的?朕以为禁军正副统领八人,都应弃市处死,以儆效尤。”

  虽说阳洙未曾亲政,但他毕竟是至尊天子之身,说的话都是旨意,何况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孟释青总不能当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那八个禁军统领个个都是孟氏的得力gān将,杀一个抵罪倒也罢了,全都杀了如何舍得?当即驳还道:“太后遇难,天下同悲,但八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功臣,未经有司勘审,岂可轻率处置?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