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引_作者:行到水穷处【5部完结】(273)

2017-08-15 行到水穷处

  我一听喜得眼前开花朵,也顾不得礼数,冲到桌边抱起一叠宗卷,兴冲冲的回高墙去了。我本来只盼望快些办完这差使,也没想多花力气。可是才阅了五份卷子,便yù罢不能了,这一千二百份卷子中,可还真有不少人中之杰。只看前五份,篇篇都是锦绣文章。那诗词也罢了,不过是遣xing之作,这策论可就在不一样了,读文章便如见人一般:或是气贯长虹,或是摇曳生姿,或是娇媚可爱,或是潇洒横逸……一言以概之,这文风即人风啊!我读了十来篇,觉得贸然下笔有失公允,索xing便用了三个时辰,一气将前一百篇全都看完了。然后在这一百篇中定出前五十篇,后面的一千一百份全按此办理。三天功夫,就把前六百名先挑出来。接着便给后六百名逐一写上考语,这后六百名写起来倒也不难,几篇写过,就趁手了。

  接下来就是在前六百名中挑选三百个进士了,这前六百名中,好文章是层出不穷,读来是如饮醇酒,满齿余香。读到第二遍,只觉眼界开阔了不少。哥的策论很不错,可我看这些文章文采不比哥的差,只不过气韵上不如哥来得沉敛而已。我边看边击桌称妙,连饭都忘记吃了,真是忘乎所以了。其中的佳作到今天我还能背出来:

  “试看今日之西呈,将是谁家之天下。纵观五百年,历代帝君虽有励jīng图治者,然碌碌无为者济济,荒yín无道者挨挨,伤民之生计,动国之根本,焉得不失其位;横看九万里,百千州县固有兢兢业业者,然贪赃枉法者熙熙,盘剥糙菅者攘攘,损土之风教,挖地之柱石岂能无亡天下。故古语有云,贼民之心者贼国之基,坏民之俗者坏国之纲。基正纲直,则天下是众子民抬爱之天下,基乱纲败,则天下乃一独夫之天下耳。”

  说得痛快,写得好!这举子已经将策论的规矩抛到九霄云外,抬头便气华高瞻,这份宏量,便是宰相之才。这份卷刚放下,又觉得另一份卷可称是双峰并峙,其中两句“一手遮天者,其眼必不能视天地之宽广;一意孤行者,其耳必不会收世间之民声。”心有戚戚,心有戚戚啊!只可惜按照规矩,这两份卷子,一份不得入前二甲,一份更是要黜落。

  (殿内诸人和两个丫头很是不解,如此好文为何要黜落?)

  你们有所不知,按取卷的规矩,若错字过三字,不可入二甲,错字过六字,不可中选。这两位兄台想是写得太得意,一个错了四字,一个错了七字。我本来也想按规矩办,可是看完以后发现,有五十八份卷子都是上好的文章,却都因为这个小小的错误而要逐出或者降等。这守死规矩便要失大人材。我思来想去,逐出万万不可,可是就这样取了,叫礼部的人笑话娘亲不识场试的规矩。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在试卷都是清一色的蝇头小楷,要分出谁写来,比较难。我就在那些少了一笔或者一划的卷子上,把少的笔划给添上,添完了,对着光看看,没有什么差错,大感得意。

  我将二甲、三甲的名次定了,一甲则留给娘自己来定。娘却把那三百份卷都调来看了看。然后将那错四字(被我已经必得一字不错了)的老兄提到了一甲一名,错七字的提到了“传胪”。这“传胪”可是极光彩的角色,是要站在金殿口大声将进士们的名字一个个点过去的。娘亲单独召见他,将试卷发还给他,那试子吓得汗如雨下。娘亲也不责他,只是在纸上告诫他,传胪唱名时不可再念错字,否则朝廷的脸面都被他丢光了。这试子是千恩万谢的跪磕了。这两位错字的兄台便是今日龙燕次辅舒明伦相爷和天燕总督傅亮声。

  试卷发下去了,礼部诸员被娘亲教训得灰头土脸,胆战心惊。娘这回没有向上次那样客气,上次刑部办事还是认真的,这回礼部存心不办事,所以被娘亲回折狠狠斥责了一番。这礼部上至尚书,下到书吏都服服帖帖了。

  二十天后此事完美谢场,这科进士现在是咱们龙燕的台柱。封疆大吏出了三十多位,两位入相台,三人做了尚书,任御史之类的官职就更不用说了。可那时我却管不了这个,我想这事儿母亲看起来很满意,我可以离开牢笼了吧。

  (李玫道:“小主儿,是不是主子硬是不放您,所以您才撞在柱子上?”

  风凝道:“qiáng行不放倒好了,我就没有什么气了。帝君那一个不独断专行。不能圣心独断,臣子们便要以奴欺主了。越是开明的皇帝,独断起来,对群臣越是有威慑力。娘要让位给哥哥,我猜群臣一定纷纷上书极谏。娘就一句话‘朕今日并非与诸卿商议,而是告知诸卿朕的决定。诸卿若不愿意,只管与新君去说。’一句众臣禁口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