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日,我会回到你的身边。一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掀翻这晋代的江山,让它付出更多于我十倍的痛心代价,届时便再无人可阻挠我们……
万籁似是皆已清静,唯有这撕裂的书稿飞转于地面,落至若林的白靴前,任纤长的手指将它重新拾起……
第二十三章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五月,匈奴新君刘聪令其兄刘曜率兵二万七千人围攻洛阳,以少胜多,晋军十二战皆败,死伤三余人。
严峻形势令各路君侯云集朝中共商战事,看似个个忧心心忡忡,却道人人身怀鬼胎。每日皆有离宫逃难的侍从、宫女被捉回处以极刑。但无人不知大战在际,逃或不逃皆是生死两茫茫,逃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因此逃离人数亦是有增无减。
此日司马炽带病在寝宫召集众人,小史跟随司马邺一同前去。
初回聿宫,小史望见褚楚冤恨的眼神,是在怪他言而无信,不守承诺。但他已心如止水,并不多加理会,为了那个心愿,他可负弃全天下之人。
入至司马炽寝宫,小史一见若林,心中震动,怨他为何不留在川居待他回来,仍要入宫趟这坛浑水。虽是焦急,但他已历练不少,表面仍不露色,静静站于司马邺旁边。
众人都已见过若林,不料朝中仍有此等绝色,不由都多看小史几眼。
施笙乍见小史与司马邺站于一起,顿生鄙夷,不屑一瞟。
司马炽见众人皆到,环视一圈,轻轻咳道:“刘曜大军已至西明门,派何人出征讨伐为好?”
如今汉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此等气焰若是是带兵讨伐亦是胜算极少。众人左右目视,议论纷纷。
施笙向前,道:“笙儿愿前往西明门,讨伐刘曜大军!”
司马炽方yù说话,忽然剧咳,司马邺想要上前却被施笙似是无意地挡住,此举当即令他大怒,脸上却不显分毫。
司马炽停了咳嗽,缓上一口气道:“笙儿长期待于宫中,这上阵杀敌可非同一般,朕看可否让若林与你一同出战?”
“不可!”施笙与小史异口同声道,引得众人皆向他们望去。
若林于一边不语,小史心中似是火燎,他怎可见他落入刘曜之手。可方才的失态定已勾起司马邺警觉,虽是焦急也只好不再开口。
施笙与小史眼神一撞,随后拱手向司马炽道:“刘曜早已垂涎于若林,倘若派他去,必是羊落虎口。请皇上恩准只由笙儿一人前去。”
他此言语气虽轻,却带着坚毅,全殿立即俱静。
突然一个挺拔俊秀的身影缓缓向司马炽靠来。金huáng王袍,斯文儒雅,眉间又带着几分英气,朝中官员不禁纳闷此等风采,为何以去不曾见过?
来人跪于司马炽面前行礼,道:“司马睿来晚了,请皇上恕过。”
声音虽柔却震慑人心,偌大殿中竟隐隐传来回音。
司马炽定睛一看,连忙急呼:“皇兄快请起!何必行此大礼!”
司马睿不紧不慢起身,道:“看你还是如此,都已做了皇上,怎可还称我为皇兄?”
殿下唏嘘,原来此人与皇上一样,同是武帝的曾孙。平息“八国之乱”后,司马睿已离开洛阳,此次竟也回到朝中。
司马炽似对这位堂兄很是尊敬,仍是不愿改口道:“皇兄远道入洛阳,一路辛苦了。”
司马邺见状,也上前行礼。司马睿笑道:“多年不见邺儿,已是英挺少年,到有当年晏皇兄的风范了!”
司马睿虽为邺儿的皇叔,但与司马炽年龄相仿,仍处弱冠之年。他恭敬轻道:“刘曜大军无非是帮土匪qiáng盗,若我朝内部不起gān戈其实不足为患。”
向司马炽瞥瞥笙儿,示意他一人出征无何不可。司马炽深信于他,立刻恩准笙儿可一人带兵讨伐。
随后他命人准备酒宴予司马睿洗尘,众人yù散。小史淡淡望向若林,不料却撞上司马睿的眼睛,此人眩目俊美却带着诡异。被他如此笑容一搅,小史顿觉浑身一紧。心道:这司马家之人酷爱自相残杀,晋代的江山恐怕又要多一人争夺了。
※ ※ ※ ※ ※ ※ ※ ※ ※
回至聿宫,司马邺坐于塌上稍作休息,寻问小史对这局势如何看。
小史乌亮的凤眼向他一瞅,道:“殿下早已机关算尽,只要刘曜领兵一入皇宫便可水到渠成。若论千算之中唯一疏漏或许就是殿下那位远道而来的皇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