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湍傲剑_作者:以思之远(56)

2017-08-07 以思之远

  “……遵命。”没能得到封赏,邱大储有些失落。

  刘瑾自得了这宝石,片刻不离身,越看越是觉得奇妙无比。渐渐被地,刘瑾被这石头蛊惑,弑君篡位的想法越来越qiáng烈,不但把皇宫里里外外的守卫换了一个遍,还暗中命令邱大储于自己府中豢养杀手。

  眼看着刘瑾五十九岁大寿越来越近,不少官员都提前准备贺礼,慕容远和凌灵暗中观察,见无论是京城的还是外地的大小官员都蜂拥而至。随从们都抬着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这些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刘瑾寿宴当天,整个后院都被彩礼占满,用红绸子蒙起来的箱子都要至少四个人才抬得动。这刘瑾不知道贪了多少钱财,恐怕国库里的钱也就只比他多一点。因为来的官员实在太多,刘瑾客厅没法摆得下那么多桌子,于是就把桌子都连在一起,一直从客厅通到大门口,这才让官员们全都坐下。不少百姓站在刘瑾门口看热闹,这般长的流水席古今罕见,错过了怕要后悔一辈子。

  慕容远和凌灵换了一套随从的衣服在刘瑾府内四处查看。久闻刘瑾为了谋反,豢养了一大批死士,他们也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穿过那些沉重的财宝,二人从后院绕到一处别院,果见成群武士打扮的人坐在一起喝酒划拳。院子里、屋子里全是人,看样子足有二三百号。二人站在别院门外向里张望,恰被一个死士发现。那死士立刻走了过来,喝问道,“你们是gān什么的”

  慕容远忙道,“我们是户部尚书张大人的手下,因为找不到茅房,所以想过来问问。”

  那死士盯着二人看了一会儿,然后用手指了指东面,“茅房在那边。记住,以后没事别乱跑,要不是看在今天是刘公公大寿的份上,我非要了你们的命不可。”

  慕容远道了声谢便拉着凌灵向东边走去,那死士又回去喝酒去了。

  “你是怎么想出个户部尚书来的”凌灵笑问道。

  慕容远得意道,“我料到他们和我一样对朝廷里的官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就编了个张大人出来。今天来的官员那么多,不管说我们是谁的手下,他都会信。”

  两人又从后院绕了回来,躲在客厅刘瑾身后的屏风后面。刘瑾喝了不少酒,坐在他身边的都是他最信任的党羽,也包括邱大储。只听刘瑾感慨道,“想不到匆匆数年过去,杂家已近花甲之年。想当初杂家六岁时被我义父刘顺收养,后来我也学他净身入了宫,慢慢从小太监坐起。我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终被孝宗赏识,做了御前太监。孝宗仙去后,我又侍奉当今圣上,承蒙圣上恩典,数次升我官职,让我做了掌印太监。只可惜啊……”

  官员们见刘瑾突发感慨,俱都危坐倾听,谁也不发一声。此时刘瑾忽然沉默,本该有一人站出来附和,让刘瑾继续说下去,可这时官员们却都豪不知趣。还是邱大储机灵,见状忙问,“不知公公可惜的是什么”

  刘瑾接着道,“我们身为奴才的,本该替主子分忧,替天下百姓谋福。可惜圣上他只顾自己享乐,不问百姓死活,连我这奴才想见他一面都难,更别说要劝说圣上了。”此话一出,底下官员全都噤若寒蝉。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口,换了是别人早被拿下斩首。只不过说这话是是权倾朝野的刘瑾,官员们既不敢反驳也不敢苟同,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想当年,汉灵帝懦弱无能,致使诸侯并起。先有董卓叛乱,后有李傕、郭汜两个贼子起兵犯上。要不是有十常侍忠心护住,恐怕汉献帝早就命丧于董卓之手。只可惜十常侍虽然忠心,奈何手中无兵,最后都被曹cao和袁绍这两个jian贼害死了。”刘瑾自顾自说道。

  底下坐着的官员大多是读过书的,对汉代的历史也是烂熟于胸。那十常侍本来先于董卓祸乱朝政,横征bào敛比之刘瑾不相上下,却被刘瑾说成是忠心为主,简直有rǔ斯文。可是谁也没有反驳,当年赵高可以肆无忌惮指鹿为马,今日刘瑾便可以口无遮拦颠倒黑白。

  刘瑾说出这一段胡诌的典故,也是为了看看众官员的反应,见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邱大储知道这双簧离不开他,又开口道,“当年十常侍对汉灵帝忠贞不二,汉灵帝也常对人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可见关系之亲近。只可惜汉灵帝不听十常侍忠义之言,以致社稷崩坏。如今我大明江山根基稳固,切不可使其毁于昏君之手。刘公公当以十常侍为戒,不可愚忠,倘若不得已,还请公公切勿推辞,挺身救百姓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