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门乃是江湖之中最为神秘的门派,其门下弟子大多不参与尘世纷争,若非当年魔教规模已遍及天下,危害苍生,李廷方也不会接过重任,手刃故友。
高山流水觅知音,琴弦一动,便有知音来寻。
“在下听闻先生琴音,便感天地寂寥,无处安生,走近再听,又觉花鸟鱼虫无不安稳,如此忽对天地万物有了些许明悟,也渐渐明了古人所谓之‘道’。”
琴音一顿,弹琴人缓缓站起身来,朝来人一拜:“知我者,先生也。”
那人也是一拜:“悟我者,先生也。”
语罢,相视一笑,便听琴音再起,高山飞鸟,万里清明。
“危时,天下宏图不过过眼烟云,你我寻一处清明野林,整日对弹音律,高谈阔论岂非更好?如今天下对魔教恨之入骨,若你执迷不悟,勿怪兄剑下不留qíng。”
陆危时大笑三声:“弟知兄一身正气,定是容不得邪魔外道,但你若回头看一眼,何为魔?何为道?岂非一目了然?”李廷方回首望去,武林中人手中的兵器刺入了魔教手无寸铁之人的身子,小孩哭着喊着最后被一剑斩下了头颅,无知的少女流着眼泪伏在心爱的人身边,瞪着一双血红的眼,诅咒这群自认为正义的江湖人士。
血已流得太多。
以正派自居的侠士们早已杀红了眼,不管有没有仇,但凡魔教之人,尽都该死!
李廷方望着身后血流成河,竟是陷入了迷障,他一生自持以人间正道自居,绝不容忍邪魔外道存在,此番众人,嗜血如命,哪里还有半点正道模样?
你不杀他,他便杀你。
不!不是的!这个世间本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李廷方从未杀过一人,在他心中,普度众生往往比杀人更有意义,他手中三尺青锋,本是为了受苦之人出鞘,本不是为了所谓正义。
何为正义?何为邪魔外道?
陆危时见李廷方陷入魔障,也是一惊,他望着魔教众人已死得七七八八,再看昔日兄长如此模样,这一代枭雄也终是叹了口气,便目光坚定起来:“此生能与你做兄弟,乃我陆危时八辈修来的福分,且让弟最后帮你一把。”他说完,手中长刀朝李廷方攻去,每一刀都几乎致命。
李廷方陷入魔障难以自拔,感到危险靠近,出于本能拔剑反击。
便是他拔剑的刹那,他仿佛听到了两个人的谈话。
“在下听闻先生琴音,便感天地寂寥,无处安生,走近再听,又觉花鸟鱼虫无不安稳,如此忽对天地万物有了些许明悟,也渐渐明了古人所谓之‘道’。”
“知我者,先生也。”
“悟我者,先生也。”
。
待得他再开眼时,他的剑,已刺入了陆危时的胸膛。
他看到陆危时在对他笑,他的笑仿佛充满了无奈,但李廷方分明看到这一抹笑中,还有一丝欣慰和解脱。
“啊!”李廷方怒吼一声,发髻散开,顿时披头散发,仙人气质早已dàng然无存,他一把抱住陆危时渐渐冰凉的身体,堂堂七尺男儿,也落下了眼泪。
“兄长此番险些入魔,弟以xing命挽回,终是得见兄恢复如常,如此便无遗憾了。
庐山一战后,李廷方带着唐小南回了玄一门,十五年后,唐小南离开师门,李廷方也卸下掌门之位,从此做了闲云野鹤,走遍天下。(关于剑仙李廷方和魔教教主陆危时的故事,读者诸位可期待正文完结后的番外篇。)
这些事在江湖上已渐渐不为人知,人们只说当初群豪dàng平邪魔,自己长辈有幸参与,说的是龙飞凤舞,喜不自禁。
如今魔教意yù兴起,多少有志男儿摩拳擦掌,誓要再灭魔教,还天下清明。
众人又商讨一阵,各自散去,他们商定待得击退蒙古大军,便要举行武林大会,推举一人为武林盟主,统领群豪,对付魔教并帮助朝廷收复山河。
至于白勺的命,权且让他多活一阵。
“那时七八十人冲了进来,我和白勺还有那毛头小子看对方人多,便觉得花满堂里实在狭窄,便施展轻功,到了城外空地。”唐小南喝了一口茶,将事qíng经过慢慢道来。
却说三人到了城外,包围他们的武林人士片刻也赶到了。
“你却不知那时场面多么壮观,四面八方全是高手,我们只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