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_作者:中华说书人(44)

2017-08-03 中华说书人

  楚瑜心底的不安彻底爆发出来,拆家书的手几乎是颤抖的。

  白纸黑字,言简意赅。

  兄长楚茗,难产身危。

  手心的冷汗将这简短的家书浸透,楚瑜眼前一阵阵发黑,硬是咬牙扛了过去。

  当天傍晚,楚瑜便提前从苏州赶往上京。

  临走前,最后一道部署密令,让手下暗卫看住江源养在外面的那个小qíng郎,关键时刻或许能够顶一顶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那一寸柔软之地,或许就是命中注定的劫数。

  第23章

  昌武二十七年,一件事在朝中掀起显然大波。

  定国公江源暗养私兵,不臣之心昭然若揭。陛下命楚瑜暗查此事,证据确凿下,不由勃然大怒,命两江总督调江浙水军围剿定国公府那明显超额的兵马。

  时年二月,江源被围,穷途末路,引颈自刎,一场未开启的政变至此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知道,这背后定还有牵扯,江源背后的人究竟是谁,风雨yù来又怎能轻易落幕,朝中局势忽然间变得微妙起来。

  御书房,龙涎香。

  珊瑚红纹孔雀朝服堆积在地上,像是层层绽开的芍药,跪在中间的是楚瑜。

  楚瑜俯身叩首,铜底鎏金朝冠上的蓝宝石也随之一烁,本该是耀眼夺目的官饰,只是待他抬起头刹那,再端华无双的配饰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无他,盖因容色天成,无可比拟。

  九五至尊端坐案牍之后,龙袍加身,气势威严,便是有几分行将就木的脸色,也只会叫人无限敬畏,不敢生出轻视之心。

  “何必行这么大的礼,还不快些起来,坐下说。”陛下话音刚落,身旁的大太监已经忙上前亲自搭了把手搀了楚瑜一把,又命宫人搬来绣墩放在一旁。

  “谢陛下。”楚瑜从善如流地站起来,着实不大想推拒,方才不过跪上片刻,整个腰便开始隐隐作痛,连带着腹中也不大安生。

  沉闷的咳嗽声从帝王胸腔里呛出来,半晌他才慢慢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瞧着清瘦太多,若是叫你哥哥瞧见,怕是心里指不定如何怨朕。”

  楚瑜露出个恰到好处的浅笑:“陛下这般说才是叫臣惶恐,能担此事是陛下对臣的信任,臣心里感激还来不及,臣同哥哥又何来的半分怨怼。”

  上了年纪的人,大抵偏爱喜欢和漂亮懂事的年轻人聊天,在君与臣、敬畏和亲近之间找准一个jīng准而恰当的点。既不会让这世间身份最高贵的人感到被冒犯,又不会让人感到高处不胜寒。

  今上喜欢楚家这对兄弟,也正因如此。

  皇帝在心下叹息一声,又道:“若这朝中人人都同你跟你哥哥般,该是多好。”

  楚瑜忙垂头道:“陛下此言差矣,臣与兄长资历尚浅,哪里比得上众位股肱老臣。”

  皇帝骤然冷哼一声,厉声道:“好一个股肱之臣,若不是你之前心细,发觉那江源近年来走账有疏疑,朕岂不是养虎为患!”

  楚瑜只得又跪上一跪,叩首道:“陛下息怒,天佑我朝,区区jian佞哪里有半分成事气数,不足陛下动气。”

  皇帝又是一阵剧烈咳嗽,半晌才缓过气来,脸色愈发苍白,仿佛突然间衰老了数十岁,他颤颤朝楚瑜伸出手,语气带着几分颓丧:“清辞,你过来。”

  楚瑜起身虚虚托起帝王苍老的手:“陛下。”

  皇帝眼神里满是倦意,轻轻叹息一声,将手抚在楚瑜肩头:“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朕还能记得你们兄弟俩小时候的模样……上京翻了底也再找不到你们俩那般漂亮的孩子……”

  楚瑜眸中神色柔软下来,轻声道:“臣还记得家父刚离世那时,陛下将我与哥哥带到宫里来住过一段日子。到了夜里,陛下命宫人一起放送祈天灯。您说,万家灯火,总有一盏是为我们而点亮的。”

  帝王柔qíng,最是叫人难忘。那手握乾坤的男人,也曾温柔地抚过他们的头顶,亲手点起过一盏祈天灯,向苍天为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讨一个平安喜乐。

  “朕老了。”叹息里带着无可奈何,皇帝轻轻摇头。

  楚瑜抬眸,道:“陛下怎么会老,您还要继续看着这江山河清海晏,千秋万世。”

  皇帝神色略有几分宽慰,拍了拍楚瑜手背道:“看着你们撑起这片河山,朕心已甚慰。清辞,这些日子太辛苦你了,从今日起你先回府休养一段时日吧,权当做安心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