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他到了邯郸。
他怕响石山庄有官兵暗伏,他在子夜时分回到了山庄,看见大门贴上了官府的封条,便越墙而人。
他先去了后花园。
后花园的一棵大槐树树下,一堆新土,葬着一个好勇斗狠不计后果的武林人。新土前面,有一块墓碑,墓碑上赫然刻着落款:“不孝之子郭子岳涕泣而立。”几个楷字。
郭子岳瞠目结舌,顿时一声大叫,哇地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就在这时,两个道士悄无声息地从庄园内的一扇窗户内飘了出来。两个道士向郭子岳飘了过去,飘近郭子岳两丈左右,他们站定身形,一个道:“这小子当真昏过去了?”
另一个道士道:“是否要先搜搜他的身上?省得杀了他以后再搜身,弄一手血污。”
先说话那个道士道:“你不是想找赵王城的遗址图么?那等东西,他父子是谁也不会带在身上的。gān脆一剑杀了,好回京城向道门功德使jiāo差。”
这个道土说着,当地一声拔出长剑,身形一晃,便向郭子岳的脖子斩去。本来这等高手要杀一个昏死之人,应该是万无一失的。谁知就在这时,一个红影一闪,竟然后发先至,挡在了郭子岳身前,一剑照直往道士的眉心大xué刺去。
那道士武功不熟,一剑挥出,只盼尽快将郭子岳杀了完事。
剑在途中,眼角突然瞟见有人偷袭,百忙中身形后仰,长剑反挑,使出了一招格挡招式。谁知一剑反挑格空,他连忙变反挑格挡为前斜削——可是迟了,他格了一个空时,别人已经先变招,这个道士只听得“噗”地一声闷响,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
原来那个偷袭道士的剑客,一剑突刺,虽是实招,可是力度用得十分恰当,既可当实招使,也可迅速变招,那人见道士仰身反格,立即便收回剑势,躲过了道士的格挡,随后,那剑身又立即象灵蛇出dòng一般刺了过去,其时道士因为变反格为斜削,头部受身形影响,被往前一带,正巧就被对手的长剑刺进了眼窝,直人颅内,一命归西而去。
那另一个道土吓得呆了,被这既快似闪电又灵如毒蛇的剑势剑招惊得忘了救护同伙。其实他就算想救,只怕也反应不过来。直到他的同伙死了,他才颤声问:“姑娘这一手‘二见佛xing’从何学来?与星宿海神尼如何称呼?”
那条红影一举格杀了一个道士,停下身形来,原来正是在太行山中救过郭于岳一次的阳chūn霞。她望了那个道士一眼,见他武功平常,刚才见同伙遇难,连反应也反应不过来,她存心让郭子岳开开杀戒,泄泄心中悲愤。她移动二步,用脚尖在郭子岳身上三处xué道轻轻一踢,郭子岳顿时被震醒过来。
郭子岳一醒过来,顿时弹身而起。他眼看阳chūn霞双手持剑站在那里,旁边躺着一个道土尸体,顿时明白自己昏死过去时遇到袭击,又是阳chūn霞救了自己。
这时那个道士见阳chūn霞踢醒了郭子岳,心中已经有了逃意,眼见郭子岳身子刚动,便已后掠出去,空中一个转身,便想向房上she去。
谁知阳chūn霞早巳注意着他,见他一逃,立时横截上去。那道士刚掠上房檐,陡见一片剑光挡在前面,立时身子一仰,躲避剑光,却忘了脚下无根,站立不稳,一下从房檐上落了下来,所幸他武功不高,却也不算太弱,人在空中一个跟斗,才稳稳落在地上。
郭子岳持剑走了过来,以长剑指着道士问:“阁下可是茅山派道士?”
那个道士武功不算高,人却硬气,眼见逃不脱,立时便以手中长剑向郭子岳攻了过去,根本不愿回答郭子岳的问话。郭子岳见问不出什么,也只好先接招打斗,想制住茅山道士后,再行bī问。
在隋唐时期,茅山道士十分出名。最盛时期,茅山道观多达257处,屋宇五千多间,道士成千上万;除了为主的上清派,另有许多派别。上清派的道人qiáng调个人修道成仙,重视诵经、思神、服气、咽液、金丹、符录,但反对天师道的房中术。隋唐时期,茅山上清宗坛成为符录派三大宗坛之首,声势犹在龙虎山的正一宗坛和阁皂山的元始宗坛(即灵宝派)之上。许多名山的道教宗师,都直接或间接出于茅山。
在唐代,清修派不管在道教和佛教中,都不占主导地位。
要依附皇权或在民间广开法门几乎成了一种时尚。唐朝的达官显贵,多与佛道中人过从甚密。左右街功德使就是专为和尚道士们设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