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岳紧贴光滑石壁,往上游了不到一丈五,已经汗满额头,再勉qiáng游了一丈,还未到悬垂处,就掉了下去。只因这棒槌石千百年来日晒雨淋,风chuī露吸,竟将它打磨得犹如木板一般平整,手肘手掌和脚踵,毫无借力移游之处,全仗郭子岳从父亲处学来了内吸法门,勉qiáng一寸一寸地游,竭尽全力,游得一二丈高,终于还是掉了下来。
五叶禅师在棒槌顶上,一直盘膝闭目,但却运集天视神功,将视线不及之死角处看得一清二楚。他没有睁眼,说:“你功力不够,在这么光滑的石壁上游动了二丈多,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你若不是拼命苦熬,游上一丈五已该掉下去了。你先调息半个时辰,慢慢再想办法吧。”
郭子岳跌了下来,只感到内力紊乱,且急如江河之水,当下连忙盘膝而坐,调息了半个时辰。
调息之后,郭子岳说:“徒儿全力上纵,能纵起一二丈高,武功就这么点根底。师父刚才说,除了木梯和铁梢两个俗人之术,其它武功与心智之法皆可使用。弟子想,武功是不行的了,而心智之法,大约是指借力之法。这棒槌石兀立在这个山坳上,前面是陡坡,后面是平台,弟子最早站立之处,能与师尊所坐之处等高,却远隔十数丈,根本也无力可借。从山顶到这里更远。弟子愚鲁,不知这心智之法所指什么?”
五叶禅师一声不吭。
“徒儿可否请问师尊,师尊武功未大成之前是怎么上这石峰的?”
五叶禅师睁开眼道:“三十年前,我来到这棒槌峰下,想求石头和尚收我为徒,他叫我自己想法上去,我想尽办法,上不来。
我也象你这样问过他。他老人家哈哈一笑,对我说:‘你想玩狐狸术?’,他老人家没讲他武功未大成前是怎么上来的,却说,他武功大成之后,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再无碍阻。有时他老人家兴之所至,就在附近的糙坪或树巅上坐下,仍然犹如坐在这棒槌峰的法台上一样。”
郭子岳心中一动,眯起了双眼。沉吟半晌,他问:“师父,心智之灵,乃至如斯么?”
“然也。”
“可他明明坐在糙坪或树巅上,怎么说也没有在棒槌峰上,又怎么能‘仍然犹如坐在棒槌峰的法台上一样’呢?”
“这就要你自己去想了。”
郭子岳沉思默想,忽然,他想起他几年前游历江湖时,遇到过京师一个有名的思辩僧人知玄,对他讲过一个禅宗的典故,他心中一动,改盘膝坐为跪姿道:“宏法大师说师父是禅宗护法高僧,弟子既然拜在师父座下,也算是禅宗的带发弟子了。弟子想,还是该从禅宗的法门去启动心智。弟子前些年听长安的知玄法师讲过一个禅宗典故,说是慧能祖师有一天游历到了广州法xing寺,正遇法xing寺的寺主印宗开讲《涅架》经。慧能师祖站在下面听印宗讲法,这时,空中chuī过一阵大风,chuī得寺中的幡旗上下飘动,呼呼作响。一个僧人说:‘那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驳道:‘那是幡在动。’两人争执起来,僵持不下。慧能师祖说:‘二位别争了,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弟子想,天地之间,竹梢树梢犹如幡旗,只要风一动,树梢竹梢幡帜便动,可是,如若人不见心念动,谁又去感知风动幡动?谁又去评风动幡动?所以见动亦好,幡动亦罢,其实全在人心之一念。之间。于是,师祖父石头禅师有时坐在糙坪或树梢上,仍然感到如在棒槌峰顶一般。那么,弟子能上峰顶是师父的徒儿,不能上峰顶还是师父的徒儿。徒儿跪在棒槌峰下,只要心上去了,也就等于是人上去了。”
“好!”五叶禅师在棒槌顶上说:“悟xing是有的。可是你还得想法上来,为师才能传你大金钢神气功。”
郭子岳一怔,以为可以混过关了,其实还是要上峰顶去才能作数。他说:“师父,徒儿武功低微,上不来。”
“想想办法吧。”
“徒儿内力武功都差,除了笨人所用的木梯法或打梢法,实在想不出其它办法上去。”
“哎!”五叶禅师叹道:“刚才还说你有悟xing,可你竟毫不懂得触类旁通。”
“触类旁通?”郭子岳反问。
五叶禅师垂下双目。
郭子岳说:“有一些类似木梯攀登的方法,如垂绳而上,不知可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