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号变成人_作者:排骨炖藕(34)

  “chūn眠不觉晓”,长发青年双手划了个圈,收回颊边偏头“入眠”;“处处闻啼鸟”,双手比作翅膀在空中“飞过”;“夜来风雨声”,手臂起伏如风chuī雨落;“花落知多少”,食指轻晃,定格在太阳xué处。

  [天呐,这个声音!!!]

  [老师你是怎么把那么傻的动作做得那么迷人的?]

  [从不知道这首诗那么美]

  [我学的肯定不是同一首《chūn晓》]

  [长发!美颜!声音!手指!猝及不防萌点全中!]

  [刚来就看到美人,他在做什么?]

  [同刚来,不管在做什么,冲这颜先打赏]

  ……

  直播间里的人数在增加,评论数也直线上升,文灏做完一轮“教学分享”,走近看评论。

  随着距离的拉近,他的脸也清晰地出现在了镜头里,评论区静止了两秒,然后更快地向上滚动。

  [我不关心你是不是老师了,你是不是真人?]

  [刚才有种被甩到外太空又拉回来的晕眩感]

  [关注!主播我跟定你了!]

  [妈妈,快来看男神!]

  ……

  文灏有些困惑,这些人的关注点都偏了,语气也不像是家长。

  “你们不是家长吗?是不是进错直播间了?请看看直播介绍。”他问道。

  文灏给直播间取了个中规中矩的名字,叫“宝贝成长路”,今天的直播主题是“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背诗”,以为进来的观众大部分都会是几岁孩子的家长。

  实际上,在直播网,名字并不能代表什么,大学生表演唱歌跳舞、学校老师直播打游戏的多了去了,“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背诗”也可能是个搞笑直播啊,有闲心去看一个新主播的还是以年轻人为主。

  在观众们眼中,俊逸非凡的男子轻启朱唇,眉头微蹙,眼带疑惑,以乐器般动听的声音,问他们是不是进错直播间了,好像要把他们赶出去,或者因为没有家长而停掉直播,那答案还用说吗?

  [没进错,绝对没进错!]

  [就是来看老师你的]

  [我也需要学习]

  [我喜欢背诗]

  [记忆力不好,要提升,求教老师]

  ……

  要学习啊。虽然跟开始想的不一样,但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过对象变了,内容也要调整。

  “方便告诉我年龄吗?”文灏又问。

  [18!]

  [我17]

  [宝宝才16岁]

  [不好意思,比你们都小,14岁哈哈]

  ……

  文灏经常看的都是资源型、问答型的网站,社jiāo平台上那些介于日常吐槽和诚意分享之间的公开信息他虽然能连接,但并不了解,实在太碎片化了,而且很多网络用语都限定在一个圈子内,对圈子外的人天然有种阻隔。他的网络文化等级刚到学会用表qíng包的程度,去考试肯定是要不及格的。看到评论里的答案,他真心把观众们当成了中学生。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来背中学的必备篇目吧,先来杜甫的《chūn望》。国破山河在,城chūn糙木深……”

  中学生需要的就不是幼儿园小朋友那种浅显的记忆了,那些诗词也不适合做幼稚化的表演,文灏没有再拉远镜头,认认真真、带着感qíng地念诗,并引用大家之言做简评,偶尔还会提到“这是必考点”,“这句在填空题中出现的比率很高”。

  从岑参到李白,从《西江月》到《赤壁怀古》,一个化身中学语文辅导老师的幼儿园老师,和一群越来越多的伪中学生,一起认真地学习了一个半小时。

  文灏教得全神贯注,“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还分散在他的容貌、神态、音质上,渐渐就全部投入他用声音构建的诗词世界,夜望星辰,江边怀古,寒鼓声里思报国。

  除了新进来的人会在评论区发出感叹,大家都安静下来,不自觉地真的学起来。

  这个文老师那么年轻,语言却那么有感染力,无论是诗词本身,还是诗词里蕴含的qíng感、背后的历史都如解渴之水顺利流进听者心中。他不需要停顿,也不需要思考,好像这些内容就长在他脑中,与他融为了一体。当他的朗诵和解析告一段落,听众才惊觉他说的内容自己竟然完全记住了,仿佛他的声音拥有魔力。

  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觉,文灏的声音确实有“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