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已经比较难体会了,而下一个则让叶知秋更头大。
林亿道:“第五类脉象,是用脉体的张力为标准区别的,比正常脉象张力明显大的,就是弦脉,你用手指按到脉体,然后按下去,感觉如果好像按在弓弦上面一样,再把手指松开,而脉体却不随着手起来,这就是弦脉。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真要分辨出,还是不太容易的,要反复多次联系,慢慢的才有感觉的。”
接下来,林亿又说了脉的紧、缓,脉的长短,脉的虚实,脉的微、濡、弱,脉的更代,还有散脉、动脉、结脉等等。这些脉象更难把握,每说一类脉象,便找病患来给他摸脉感觉,有的脉象却是比较难见到的,没有相应病人,只能先说理论,后面遇到了再让他摸脉了。
把所有脉象全部讲完,让他摸脉体会完,足足用了一个来时辰。很多脉象还是搞不清楚,摸不准。
林亿见他有些沮丧,道:“不着急,今天就学这么多,明日再学如何望舌。诊脉和望舌都需要大量反复的联系,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掌握的。”
叶知秋很着急,他很想早一点学会看病,好帮爷爷孙用和,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慢慢来。
林亿有道:“剩下的时间,我看病,你帮我抄方学诊病。”
叶知秋赶紧答应了,心中很是欣喜。
第一个病患是个失眠患者,一脸痛苦,主诉是困倦乏力,食yù不振,总觉得胸脘不适,夜里心烦意乱,辗转难以入眠,有时通宵无法入睡,小便huáng。脉濡无力,舌苔白厚腻。去过不少医馆看,效果都不好。这几天在林亿医馆找坐堂大夫看过,效果依然不佳。便以疑难杂症求治于林亿。
林亿带着叶知秋做了四诊查问,然后捻着胡须问叶知秋:“他失眠,前医用了宁心滋肾,安神镇静药,为何无效?”
林亿已经帮着把四诊都做完了,收集到了准确的病症资料,这种qíng况下,就好像考试已经告诉了病症的病案分析题一样,叶知秋自然知道怎么做了,略一沉吟,道:“他舌苔白厚,小便huáng,说明内有湿热。失眠的原因应该是湿热阻于中宫,心肾不jiāo。这个病不治,而去镇静安神,自然不行,必须先解决湿热阻滞中宫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病去神自然就安静了,神安就能入睡了。”
林亿颇为惊诧,连连点头,又道:“那这病该如何治?”
“引水液上升,泄湿热下行,水火相济,yīn阳便能调合。方子用栀子豉汤。”
林亿赞许有加:“很对,就按这个方子吧,你写,我看看。”
叶知秋拟了一个方,却是按照伤寒论上的用量拟的,也没有加减,林亿道:“照搬原方是不行的,得随证加减。”给他说了如何加减,林亿记住了。按照林亿加减后的方子重新拟过,jiāo给伙计拣药。
第二个病患,是让人搀扶着来的,走路一瘸一拐,不停呻吟着说痛。待慢慢坐下,说晚上睡觉没注意盖被子,结果入秋夜凉受了风寒,左侧下肢不定时地放shexing疼痛,从腰间开始,沿着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向脚波及,特别是晚上痛得很厉害,这几天吃药,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来求太医想办法止痛,不然晚上都没办法睡觉。
林亿笑问叶知秋:“这个病又该如何啊?”
叶知秋心想,这明显是个坐骨神经痛,中医属于痹症,道:“《诸病源候论》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jiāo争,故腰脚痛’。所以,这病患的痹症,应该是风寒湿邪侵袭、瘀血阻滞经络而成。痹而不通则痛。应当散寒通络、温经祛湿、活血化瘀。同时,可以加一些补益肝肾的药。”
林亿微笑摇头:“对于痹症,内服药的效果不如外敷,直接针对患处,简单明了。当然,也可以内服外敷并用。这病患的病痛时间不长,用拔火罐医治,应该效果不错的。”
叶知秋吃了一惊:“拔火罐?”
林亿道:“对啊,没听说过吗?‘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呵呵,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治好病,为何要吃药呢?”
叶知秋学中医基本上把时间用在了背诵教科书和医学典籍上,对于中医各种治疗方法虽然知道,却研究不深,这拔火罐小时候倒是见过爷爷经常去拔,脑门上,肩膀上,到处都是一个个紫乌的圆坨坨印记,看着挺吓人的。所以他从小对拔火罐的印象就不太好,学中医后,对这玩意也潜意识地觉得那是民间土方,不怎么用心去学。现在堂堂皇家太医居然要用拔火罐治疗病痛,这才知道,拔火罐不是难等大雅之堂的民间土方,而是跟针灸一样,是堂堂正正的中医重要治疗手段。是太医都经常用到的治病方法。不由打点jīng神,道:“这法子我不会,伯父能不能说详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