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215)

2017-07-20 沐轶

  曹皇后道:“据臣妾所知,高保衡获罪之前,曾经派人盯着那些医官,就担心孙家人行贿,而高保衡刚倒台没几天,孙老太医就病逝了,再说了,这是钦案,那些医官胆子再大,只怕也不会收受贿赂改变主张的。”

  “你这么说,他们这些认为案件存疑,继续调查的人,是发自内心的了?”

  曹皇后没有回避仁宗带着怒意的目光,道:“臣妾以为翰林医官院的医官都还是很正直的,除了个别诸如高保衡之流,他们对案件的分析判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置他们多数人的观点于不顾,qiáng行定罪处死孙家人,只怕众人不服啊。”

  “有什么不服的!孙太医辩证不准就胡乱下方,用的又不是经方,致死皇儿夭折,还不该治罪嘛!”

  曹皇后道:“若是不如本方固然应该治罪,只是,翰林医官院的奏折说得明白,多数人认为二皇子的病类似阳明腑实证但是舌象脉象都不相同,这种病症以往也有按伤寒治的,也有因此治死的,所以这种证的确不好说是什么证,当然,孙老太医应该进一步辩证清楚才下方,但是,林亿太医他们也说过,当时皇儿病qíng危重,已经容不得拖延。不得已才用了他自己的经验方。用未经验证的自己的方子固然不对,但却也是qíng非得已。咱们也不能因为二皇子死了,就非要找一个替罪羊,也应该细加明察才对。”

  仁宗脸色很难看:“你的意思是,朕没有明察这案子了?”

  “官家自然是明见万里的,只是这案子涉及医术分歧,还是应该多听听太医和医官们的意见才好。不宜糙率行事。这也是包拯、唐介这些谏官上书劝谏的。”

  仁宗对曹皇后是非常敬重的,这番话而且也说的在理,他想了片刻,把脸色稍稍放缓了,道:“那好,朕便叫太医来咨询,当面听听他们的看法。——传林亿、苏颂他们来!”

  侍御医是专门给皇帝治病的,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孙用和、林亿和苏颂。孙用和已经病逝,便只剩下林亿和苏颂了。而孙奇、孙兆、高保衡、掌禹锡这些人还只是太医,也就是可以给皇亲国戚朝廷大臣看病,带还不够格给皇帝看病。

  很快,林亿和苏颂来到福宁宫。

  仁宗道:“今日叫你们两人来,是孙用和案子的事qíng,大理寺已经审结,拟以大不恭罪处断,成年男丁斩立决,女眷没为官奴,宅院抄没。但是,包拯、唐介二人上书,说什么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多数人主张的是案件存疑,须继续调查再作决断。因为这案子涉及医术争执,普天下之,医术以你二人为最高。所以,朕今日想听听你们二人的看法。告诉朕,这案子是否真的存疑?就是存疑,也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不说话。

  仁宗瞧着他们,道:“说罢,不必拘谨,今日你们二人无论说什么,朕都恕你们无罪。”

  林亿上前半步躬身道:“微臣一直也想就这件事向官家说说自己的看法,正好官家召见,便一并说了。——微臣以为,翰林医官院多数医官认为案件存疑的意见是对的,这案件的确存疑,应该继续调查。”

  仁宗的脸立即沉了下来,冷冷道:“你该不会是因为孙太医是你的同仁,就袒护于他吧?”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但就案件本身而言,绝无私心。这案件的确存疑。”

  “那好,你且说说,怎么个存疑法?”

  “二皇子病症类似阳明腑实证又不像,特别是脉象和舌象,对于究竟是不是阳明腑实证这一点是存疑的,因为qíng况紧急,由不得商议,所以其辩证不准就擅自用方的指责,是不顾当时二皇子病qíng紧急这一点,苛刻qiáng求的,不通qíng理。这些微臣在上次禀报翰林医官院的意见时,已经详细向官家阐述了,这里不再赘述。微臣只是想说,这案子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新的问题,使得这个案子更加疑点重重。”

  “哦,什么问题?”

  “便是那日知秋国舅所说的,关于温病跟伤寒不同的问题。”

  仁宗眉头皱得更紧了,哼了一声道:“他一个小孩子家说的话,也值得在意吗?”

  “可是小公主的病,这几日连着服用他的方子,已经大好,这便印证了他所说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