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217)

2017-07-20 沐轶

  仁宗缓缓点头,背着手转了几个圈,终于站住了,道:“好!既然两位都说这件案子存疑,那朕就信了你们,上次给了孙家一个月证明这个问题,觉着不够,那朕就多给一些时日,限时一年!就让你们两个负责,加上那小子,一年后,来禀报于朕,须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就算还不能完全证明温病不同于伤寒,只要能拿出东西证明这种可能xing很大,朕还可以再给你们延长时间继续探究。但是,如果一年之后,你们拿不出像样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朕便要依律处决孙家案子了。两位意下如何啊?”

  林亿和苏颂忙躬身道:“谨遵圣谕。”

  官家随后下旨,以大不恭罪判株连孙家成年男丁斩监候,第二年秋后行刑。本来,大不恭罪是十恶重罪,应当斩立决的,不需要等到秋后问斩,但官家圣旨延后一年行刑,便是给叶知秋他们时间证明。

  消息传到监牢,孙家人得知还能多活一年,又喜又悲,哭成一团。好在有了皇后娘娘照应,徐牢头严加看守,再也没有发生骚扰女眷的事qíng。而赵夫人等太太、奶奶的娘家花钱活动了,却也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整日里哭泣。

  叶知秋多次跟吴王曹玘和王妃说想去监牢探监,可是王妃很为难地告诉他,按照大宋刑律,钦犯没有官家许可,是不准探监的,在行刑之前的晚上,才能见家人。同时,王妃还告诉他,皇后娘娘为了避人口舌,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不准依仗皇后娘娘的威仪,就做一些违背纲纪国法的事qíng,所以,他们也不可能qiáng令要求探监,连通信都不准。不过宽慰他皇后娘娘已经下旨让善待孙家,应该不会有事的。

  叶知秋明白了,看来,当曹皇后的亲戚,也不是什么都好,有时候可能会比旁人受到更多的限制。他也是无法,只能遥祝伯父他们在大狱平安。

  ※※※

  林亿和苏颂两人领旨之后,登门拜访叶知秋。

  叶知秋听到他们来访,赶紧吩咐请进来,在客厅里见面。

  眼下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林亿和苏颂只不过是侍御医,而叶知秋,已经是国舅爷,属于皇亲国戚了,两人对这半大的孩子都是执礼十分恭敬的。

  林亿把经过说了一遍,把官家的要求说了,然后拱手问道:“官家现在需要温病不同于伤寒的证据,国舅爷准备如何证明呢?”

  叶知秋道:“事实甚于雄辩,必须用大量的医案才能证明这一点,不过,我们孙家医馆已经被查封抄没,我没地方行医了,林太医,能否让我在你们医馆坐堂问诊?”

  林亿忙拱手道:“国舅爷能到鄙处诊医,那是卑职的荣幸,焉有不准之理,只是,时间只有一年,国舅爷有信心在这一年里达到目的吗?”

  叶知秋心中很明白,当初温病学从开创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用了两三百年时间,而且是很多医者同时开创的局面,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要想用一年就达到目的,无异于痴人说梦。他沮丧地说道:“也只能竭尽所能了。”

  林亿跟苏颂jiāo换了一下眼神,道:“卑职与苏大人商议之后,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两位有话请讲。”

  林亿道:“国舅爷提出的说法很是新颖,要想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必须让每一个医案都有重大的影响才行。如果屈居鄙医馆诊病,毕竟影响很小,知道的人很少。”

  叶知秋忙道:“那如何才能让每个病案都能有重大影响?”

  “进入太医局学医!”

  “太医局?”

  叶知秋当然知道,宋朝的太医局是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各地方医学毕业生经过考试,择优录取进入这里学习,是皇家太医的储备选拔培养基地。

  林亿点点头,道:“太医局里集中了全国各地选拔录取的优秀医者就学,你可以通过影响他们而在全国扩散影响力,传播你的学说,同时,太医局有自己的医馆,对外行医,可要轮流为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以及御林军军营将士诊病,遇到大面积瘟疫发生,翰林医官院忙不过来时,还要抽调学生前往参与救治。既有传播学说的机会,又有坐堂行医积累病案的机会。双管齐下,那影响远比在普通医馆坐堂问诊大得多。”

  叶知秋听得频频点头。

  苏颂也捋着胡须道:“在太医局学习还有一个好处,三年学成,成绩优异者,便可以升入翰林医官院成为太医。当然,成绩特别优异者,也可以进入尚药局或者御药院。而成为太医之后,就有资格给文武百官甚至后宫嫔妃皇子王子公主们诊病了。你想想,你是在林家医馆里给人治病的影响,能跟给王公大臣嫔妃王子公主们治病相比吗?那些都是能直接影响官家的人,给他们看病,看病的效果就会直接让官家知道,那证明你的学说的机会不就大得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