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234)

2017-07-20 沐轶

  王洙抚掌喜道:“这就对了,他肯定是跳进葫芦里去了!国舅爷肯定是遇到了药神壶翁了!可喜可贺!”

  王妃一听,也是喜上眉梢:“原来这样啊!那可真是太好了。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呢。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我怕你们不相信,觉着不好说嘛,所以想先来看看,bī得不行了,这才说了的。”

  “呵呵,梦见神仙那不是好事嘛,有什么不好说的!”瞧了一眼那堆成小山似的书简,又道:“只是,这么多的书简,又怎么知道药神说的那宝贝在哪里呢?”王妃望向曹铨,道:“有没有办法,把书简都搬出来一个个找啊?”

  这位翰林大学士曹铨听到国舅爷梦到了药神,指点说这一堆书简里有造福天下苍生的宝贝,他原本是不怎么相信的,不过,既然是人家王妃都这么说了,要一个个的找,由不得他反驳,反正归类也是迟早的事qíng,正好这一次整理一下也好,翻出来晒晒太阳,免得堆在下面的书简长霉,或者让老鼠虫子吃了。

  于是,曹铨忙点头哈腰说道:“这个有办法,王妃娘娘请放心,卑职这就安排。”扭头吩咐王洙道:“那就赶紧去叫人来,大伙都来,所有的人都来,把这些书简挨个搬出来找,把汉朝的书简全部找出来,看看宝贝在哪里!”

  王洙忙答应了,一溜烟跑了出去叫人去了。

  很快,整个翰林院在家的翰林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翰林医官等等都叫了来,还有很多书童、侍从,包括厨房的厨娘、洗衣服的老婆子,赶马车的车夫,全都叫来了。

  曹铨立即进行分派,那些厨娘之类的不懂书法的人就帮忙把仓库里所有书简搬到院子里来放好,而翰林学士、侍读和修撰之类的大儒就蹲在地上挨个鉴别,把凡是竹木陈旧,汉朝书法特点的书简全部放在一边,供国舅爷叶知秋甄别,寻找那药神壶翁说的宝贝。

  第114章 重现天日

  当真是人多力量大,好在翰林院藏书阁的院子也够大的,搬的搬,抬的抬,大把胡子老学究们蹲在地上一块块书简瞧着,听说这是关系到造福天下苍生的事qíng,哪敢懈怠,就算肚子里有不满的,觉得单凭小孩子一个梦就这么劳师动众的,当真没必要。不过翰林大学士都说了,哪有不遵从的道理,只能硬着头皮一块块的找着。

  要一块一块的木头竹简这么找去,那可真是非常费脑子的事qíng,这些翰林学士、修撰、侍读们大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老眼昏花,刚开始的时候,还规规矩矩的蹲在那里翻看地上的书简,蹲得半天,腰酸背痛,两脚发麻,也不管旁人是不是在看着,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一来,倒是挺舒服的,别的人一见之下也跟着学了起来,都盘膝坐在了院子里。这场景倒也壮观。知道的,他们这是在翻找书简,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帮子翰林学士罢工静坐呢。

  汉朝书简陆续被翻了出来,放在一边供叶知秋察看。因为只是从里面翻找汉代的书简,不需要核对每一块书简的内容,进行每一卷书的归类,这速度就快得很多了。

  叶知秋可管不到这么多雅观不雅观的问题,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曹铨拣了,赶紧让人给拿来椅子,叶知秋却不坐,因为椅子太高了,还得弯腰下来从此上拣书简,这不停弯腰比蹲着还要累。不如就这么坐在地上来得方便。

  王妃在一旁劝说了两句也觉得坐着不方便,便也蹲在旁边帮他看。只是王妃不知道他到底在找什么,只能随便拿起来看看,是不是材料不一样,会不会是什么难得一见的奇异材料做的书简,翻了好一会,只是一些竹木,连铁片都没有,更别说金银玉石啥的了。不过,就算是金银玉石,在王妃眼里也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劳师动众的翻找,家里那不多的是。

  叶知秋找的,自然是竹简上是否有《金匮要略》的内容。

  虽然,《金匮要略》他已经烂熟于胸,可以背写出来,但是,以他现在的身份,就算写出来了,也没人会重视,那比不得从翰林院前朝残破书简出找到的东西来的轰动,也能迅速引起皇帝和天下医者的重视。这就是他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寻找的原因。

  可是,一直翻到了日落,却还是没有找到一块写有《金匮要略》内容的书简。

  叶知秋泄气地站了起来,望了一眼,见几个仓库里的书简大部分都已经搬出来清理过了,只剩下小部分还在搬。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这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