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248)

2017-07-20 沐轶

  叶知秋早已经围拢过来,心想痰迷心窍,在现代社会那就得进行气管切开,用吸痰器吸痰,这会儿没有吸痰器,找管子cha进去也行,急声道:“赶紧把他气管切开!找一根管子来cha进去,把痰吸出来!”

  这个法子当真匪夷所思,所有人都愣了,贞子急道:“这当口你还出这主意!想害死人啊?”

  樱子却道:“吸痰这主意可以,却也不用切开喉咙!”说着,端起桌上的杯子,将半杯水都倒在自己右手上,然后左手抱住那病妇头部,将那湿漉漉的葱白一般细嫩的柔荑,小心地伸入病人口中,用纤纤素指抠住口中痰涎,用指尖刺探咽喉,病妇立即反shexing呕吐,当下吐出了一大堆痰涎。随即长长的呻吟了一声。

  众人一片欢呼。那男子激动的连连作揖感谢。指导老师又急声吩咐樱子再接着针刺xué位,过了一会,神志这才渐渐清醒了。

  叶知秋由衷赞道:“真是好办法,你这法子比我的管用多了!你真聪明!”

  樱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仔细洗过手,重又回到桌子后面坐下,给那妇人诊查诊病开方。

  叶知秋心想,这姐妹俩可真有意思,姐姐淡如水,话语不多,妹妹却一惊一乍的冰火两重天。

  第121章 新方子

  叶知秋回到座位也接着诊病,他前段时间的学习,诊脉望舌都已经练习娴熟,常见病已经难不住他了,刚开始还比较紧张,诊治多人之后,一颗心也慢慢平稳下来。

  吃过晚饭,接着诊病,太医局的病患冲着太医局这三个字,那当真是络绎不绝,人满为患。虽然有四十个上舍学生加上两个坐堂太医,却也是人人都有事gān,没有闲着的。

  这时,又有事了,那边学生跟病人家属吵起来了!

  这学生治疗的是一个腹痛下利里急后重痢疾病患,这病人家境贫寒,没钱吃药,要求针灸治疗,针灸不开药很便宜。

  可是,这病人的痢疾很严重,每天上茅房数十次!所以针灸没一会,就捧着肚子又要嚷嚷上茅房,学生只好帮他把针取了,让他去茅房。回来之后躺下扎针,没多久又闹着去茅房,只好又取针。一来二去的,学生烦了,问他是不是存心的。病人家属便跟这学生吵了起来。

  坐堂问诊的先生赶紧过去劝架,狠狠批评了那学生,学生低着头没敢说话。

  叶知秋也过去了,听了之后直皱眉,这学生也太不耐烦了,跟先前人家樱子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问旁边同宿舍的朱肱道:“这同学是谁啊?”

  “掌步云!他爹是掌禹锡掌太医。”

  叶知秋吃了一惊,掌禹锡虽然是北宋名医,但是爷爷孙用和的案子,就是他和高保衡两人搞起来的。搞得孙家家破人亡。前段时间被可馨使釜底抽薪之计,抽调去澶州治疗洪水过后发生的瘟疫去了。想不到他的儿子却也是太医局的学生,而且跟自己是同学。

  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这掌步云就是最好诠释。

  坐堂指导的是一个老先生,花白胡须,训斥掌步云几句之后,问了qíng况,道:“病患针刺之后不久就要上茅房,这是痢疾必然的结果,你应该从治疗上面想办法才对!”

  掌步云嘀咕了一句:“有什么办法,刚扎好针他就要上茅房,总不能带着针去吧?”

  老先生道:“那好办,我说你扎,保管不上茅房了!——扎足三里、天枢、中脘、气海!”然后说了进针手法。

  掌步云按照老先生教授办法进针。不料没多时,病患又开始嚷嚷说要上茅房,不然就拉倒裤子里了。掌步云冷笑,斜眼瞧着老先生,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老先生却捻着胡须道:“捻转各针!快!”

  掌步云忙按照吩咐捻动金针。这一招果然奏效,片刻间,病患又安静下来了,说不想上茅房了。

  一时间,围观学生们都赞叹连声。叶知秋也很惊讶,又问朱肱道:“这位老先生是谁?”

  “王惟一,教咱们针灸的,针灸科内舍就学了,那时候你没来。”

  叶知秋一听王惟一这名字,当真是又惊又喜:“竟然是他!”

  王惟一,中国古代著名针灸大师,曾亲自设计监工制造了两尊jīng铜铸造的人体模型,作为教授针灸的模具。同时,王惟一撰写针灸名著《铜人腧xué针灸图经》,是对宋朝之前的针灸学成就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这本书与铜人配套使用。他用铜人教学的这个开拓xing的创举,加上他的针灸专著,使得他因此成为针灸史上最有名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