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263)

2017-07-20 沐轶

  保养跟过继那是两回事,过继需要拜宗祠之类的一套规定的正式程序,真正过继之后,才能成为嗣子,也就是承继宗祧的孩子,从法律上,属于正式的儿子,跟原先家庭再没有任何关系。而保养没有,只是放在身边抚养培养感qíng,同时防备着万一没有孩子,到时候再过继为嗣子。

  叶知秋过继给吴王曹玘,就是经过了这种正式的程序,所以叶知秋法律上已经成为吴王曹玘的儿子,除了无法割断的血缘,跟孙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赵曙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初他老爹赵允让就曾经被宋真宗保养过。赵允让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宋真宗的儿子死了,真宗膝下无儿,为了以防万一,便用绿车旄节把赵允让接到宫中抚养,等到真宗有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真宗就把赵允让用箫韶部乐送回去了。

  赵曙自幼体弱多病,纵然生病,也极少延请太医来诊治,生怕给皇帝一个弱不禁风的印象,认为他不堪承继江山,那可就因小失大了,所以每次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请太医来看病的。

  随着皇帝年岁越来越大,一直没有儿子,赵曙承继皇位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他更加小心,任何事qíng都不愿意出半点差错。特别是生病。没有好的身体,谏官们只怕到时候过继时会上奏劝谏让皇帝另找qiáng壮的继承人的。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现在虽然十分的难受,喉咙跟火烧似的,全身冷的好像斤进了冰窟,还反胃恶心,但是,他还是想挺挺过去,便摇头,对妻子道:“不用了,没事,把那青金散拿来,给我chuī到喉咙里,便好了。”

  赵曙因为不想请太医,免得官家知道,所以平素在寝宫里备下各种成药,以便需要的时候自己取用。宋朝非常重视医药,特别选出若gān常用经方配成各种丸药散剂,治疗常见的头痛脑热什么的,供认选用购买,这青金散便是其中之一。

  高氏的母亲是曹皇后的姐姐,她也是自幼就在皇宫里成长,跟赵曙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自然知道赵曙的心思,自从嫁给赵曙的那天起,她就打定主意要帮丈夫得到皇位,以她女xing天生的敏锐时刻提醒着赵曙,避免出错。

  所以,赵曙生病,只要不请太医,她从不叫侍女,这种事她从来都是自己来,免得假手别人消息走漏,她翻身起来,从赵曙较后爬过,顾不得穿衣服,光着身子快步来到梳妆柜前,蹲下身子,从台子下面柜子里取出一个小箱子,打开,里面放着各种小瓷瓶,上面贴着红纸条,写着药的名字,找出青金散,又找到chuī管,攥在手里,快步回来,坐在chuáng边,先把药小心地倒进chuī管里,然后让赵曙长张开嘴,要给他chuī药。

  赵曙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勉qiáng道:“你还是先把衣服穿上吧。”

  高氏摇摇头,微笑道:“先给你chuī药,早点治好,你也少受点罪。”

  赵曙知道,妻子外表柔弱,却是xing格坚韧,认定的事qíng很难改变,只好张开嘴,让高氏chuī了药。

  高氏把药和chuī管放回去,又拿了一个小瓷瓶,到了几颗药丸在手心里,端了一杯水,把药丸送到他嘴边。

  赵曙问道:“是什么?”

  “神术丸,治头痛的。”

  赵曙赶紧把药吃了,让她赶紧穿衣服,天寒地冻的,受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丈夫吃了药,高氏这才略微放心,叫了侍女进来,服饰自己穿衣,一边对赵曙道:“父王家连着薨了好几个王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爷和王妃娘娘只怕都要疯了,咱们回头跟父皇说说,去看看他们,怪可怜见的。”

  赵曙仰面躺在chuáng上,闭着眼睛,嗯了一声。

  高氏只当他是伤风了,他本来就多病,隔三差五的就要病一回,高氏也习惯了,吃了药,慢慢就会好,见他不说话,便找话说来引她高兴,故又道:“吴王爷新过继的王子,叫知秋的,就是前次治好了永康公主,官家特旨送他去太医局学医的那个孩子,呃,应该叫他国舅。呵呵,去太医局的前一个晚上,做梦梦到了药神壶翁,这还不是奇事,最奇怪的是,这壶翁竟然的指点他说翰林院的藏书阁里有宝贝,按理说,一个半大孩子的话是没人信的,偏偏吴王妃特稀罕这个过继的孩子,事事都顺着他,竟然信了,叫了若gān人,把个翰林院藏书阁陈年历代书简都翻了出来,还真是神了,愣是从哪里面找到了宝贝,你猜是啥?——却是失传了七八百年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听皇后娘娘说,官家高兴得什么似的,已经下旨让林太医负责整理出来,还说要论功行赏,皇后娘娘便乘机求官家,看在知秋国舅这孩子里立此大功份上,就赦免了孙家死罪,改为流刑。你猜官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