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神婆却另有一番心思,瞅着空,走到叶知秋身边,讪讪低声道:“国舅爷,你昨天晚上说,可是真话?”
叶知秋一时不知道她指的什么事qíng,疑惑地瞧着她。
神婆急忙道:“就是我这肚子,气鼓气胀的,十分难受,你当真有办法治好我这病吗?”
叶知秋笑了道:“你这不是给人家跳神,因公负伤的骄傲吗?治它作什么?”
神婆很是不好意思,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国舅仙法如此了得,自然知道老身这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这肚子当真难受,我也是找了好些郎中,这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只是不好,既然国舅知道仙方,能不能给我也看看。老身多谢国舅爷了!”
叶知秋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看看。”说罢,问了病症感觉,然后好生诊脉望舌,道:“你这病,我昨天就说了,有办法治,我有一个偏方,可以治你这个病。你去抓几只癞蛤蟆来,我来给你配药!”
“癞蛤蟆?”神婆吓了一跳,“这个我去那里找去。那么恶心的东西。”
“癞蛤蟆能破结、行水,治疗水鼓和胀气都很不错。没有这个东西入药,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会这一个方子。”
叶知秋说的是实话,他个方子,是从他伯父孙奇给他的医书里看来的,孙用和和孙奇父子两的医书,搜集了不少偏方土方。包括刚才给huáng家嫂子治病的那个雄鸽麝香方子,都是搜集来的偏方。这个方子,却是伯父孙奇书里的。叶知秋昨晚看见神婆胀气的肚子,就想到了这个偏方。
神婆听叶知秋这么说了,只得答应去想想办法。
其实,癞蛤蟆不是不好找,农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多的是,只是,神婆觉得,用癞蛤蟆入药治自己的肚子胀气,传出去不好听。所以不想用这个方子,本想借口找不到癞蛤蟆,请叶知秋换一个方子,可是他又说只会这一个,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是人家这么说了,也就只能当真的听。
她出到院子里想了半天,到底是肚子胀气难受,让她打消了顾虑,决定还是请叶知秋治,用癞蛤蟆就用,只能如此了。
她把自己的小孙子叫到一边,低声说了让他去抓几只癞蛤蟆装在竹篓里拿来,别让人看见。回头给他五文钱麦芽糖吃。小孙子听说有奖励,高兴得屁颠屁颠得跑出去了。
小家伙办事就是麻利,不一会,就提着一个竹篓回来,递给了奶奶。里面果然装着好几只又大又肥的癞蛤蟆。
神婆摸出五文钱,给了小孙子,提着竹篓,左右看看没有人注意,用衣袖挡着,进了大堂,赔着笑脸把叶知秋请到一边,拿了那竹篓的癞蛤蟆,给叶知秋看了看,道:“国舅爷,癞蛤蟆找到了。”
叶知秋道:“我这里走不开,我教你方子,你回去照做就行了,很简单,不用费什么事qíng。你记住了,以后再遇到别人有这个病,你也知道这个方子好给人医治。”
神婆忙连声谢过。她也不好意思说担心自己弄不好,还是请国舅爷帮忙弄,很现在,人家国舅爷现在的一门心思都在huáng家嫂子这边。倒是那若jú是他的贴身丫鬟,而且人家这里是生死攸关的大病,自己这只是胀气,虽然难受,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分轻重缓急,自然要顾着这一头。
第205章 砸场子的屁
所以神婆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了。道:“国舅爷请讲!”
叶知秋道:“你从中选一只最大的癞蛤蟆,剖去内脏,去吴郎中那里买一些砂仁来,放在剖开的肚子里,塞满为止,然后用麻绳把癞蛤蟆的肚子fèng合,再用huáng泥巴把整个癞蛤蟆封固成一张大饼,拿到火炉上烘烤,一直烤苏,huáng泥变成红黑之色为止。再把泥巴去掉,将里面的癞蛤蟆和砂仁都用磨子碾成细末,药粉就做好了。吃得时候,用陈皮、木香、莱菔各三钱,熬水吞服这个癞蛤蟆粉。每次三钱左右,每天三次。记住了吗?”
神婆到底上了年纪,哪里一时就能记住。叶知秋又耐心地说了几遍,这才最终记住了。生怕忘了,嘴巴里念叨着,赶紧的往家里走。先去吴郎中那里买了需要的药材,然后拿着回去准备pào制。
其他的都好办,就是这个杀癞蛤蟆,还有往它肚子里砂仁,她想起来就头皮发麻,便让丈夫帮忙。
这老头是个老木匠,眼神不行了,所以再没有出去揽活,儿子也是个木匠,就让儿子出去挣钱,他就呆在家里养老。虽然是木匠,整天跟斧子锯子打jiāo道,却是胆小如鼠,平素里杀只jī都不敢,更不要说杀那么恶心的癞蛤蟆了。不管神婆怎么说,就是不愿意,躲在屋里就不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