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_作者:沐轶(444)

2017-07-20 沐轶

  晚上,两人倒也相敬如宾,除了亲嘴,便搂着和衣而眠,毕竟,范妙菡是大家闺秀,没有过门之前,是绝对不会做那种事qíng的。

  第二天一早,两人起chuáng,在街上看了看,没有看见昨日找他们的那些衙役,估计已经赶到前面去了。

  叶知秋和范妙菡问了主人得知这集镇有个骡马市场,两人去看了,发现他们的钱,连一匹马都买不了,只能买两头小毛驴。而且这样用了,身上也就只剩下不到五两银子了。

  这一去大理,数千里路,五两银子,那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回去吗?

  范妙菡虽然是个女娃儿,但是却又着冒险jīng神,就要这么去大理,让叶知秋想办法。现往前走,实在不行了,再找当地官府亮明身份,寻找帮助。

  既然一个女娃娃都有这份胆量,叶知秋当然不能示弱,想了想,道:“要不,咱们一路行医,到大理去?”

  范妙菡喜道:“这是个好主意!”

  当下,两人买了一幅白布,准备写铃医的招牌。可是关于写什么,两人却争执不下。按照范妙菡的想法,要写“专治疑难杂症”几个字,因为叶知秋的qiáng项就是这个。但是叶知秋微笑摇头,说但凡疑难杂症,都是比较棘手的,一来这些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不会轻易把病给他一个半大的孩子医治,二来,要治好这些病,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别指望能治好的。他们没有这么多时间耽误。所以,最好是能当即见效的。病好收钱走人,双方都gān脆。

  范妙菡听了,也觉得叶知秋说得有理,便按照他的意思,在白布上写了一些具体的病名,写的是:“专治牙痛、头痛、各种疮痈肿痛。咳嗽。”

  叶知秋笑道:“疼痛和咳嗽,见效快,只要这几种病治好了,咱们的盘缠,怎么都够了。”

  第217章 吆喝

  范妙菡想了想,道:“还是再写上‘专治疑难杂症。’如果遇到能尽快治好的疑难杂症,咱们要是治了,岂不是积了yīn德做好善事?”

  “好吧!”叶知秋在幡子的背面写了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商量好了,叶知秋在集镇上买了需要的药,配成药丸。还买了一套外科治疗疮疡的刀具。

  当铃医说着简单,其实半点都不简单,最关键的一个活计,那就是嘴皮子,必须得善于耍嘴皮子,得chuī嘘你的药如何如何好。当然,走街串巷的时候,铃医的规矩是不吆喝的,这个药铺不在门口揽客一样,是一种忌讳。铃医只需要摇铃铛就行了,别人就知道是铃医来了。

  但是,顾客来了不等于就一定得买你的药,这时候就看铃医的嘴皮子了,就像江湖把式一样,光说不练固然是假把式,但是光练不说那就是傻把式。得会夸自己的药好,还要察言观色看顾客的脸说话。拣对方喜欢的说。

  很显然,叶知秋和范妙菡都不擅长这个。

  他们想错开官府的寻找,他们估计,官府一定以为他们着急着往大理走,所以肯定按行程计算着他们进程,然后一路找去了。如果他们原地不动,呆上几天,就能错开找寻他们的人。

  于是,他决定在个小集镇上呆上三天然后再走。

  头一天,他们就这个集镇走街串巷卖药,街坊听到摇叮当,围拢上来两人就脸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自然是没有生意的。所以这头一天,两人一个药丸都没有卖出去。

  回来之后,那住家到也是好心,从一个顾客角度,提出了对铃医的希望。那就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必须善于chuī嘘。

  其实这一点叶知秋有知道。只是,没有切身体会,经过主人家这么一提醒,更加明白这个话的重要xing了。两人相互打气,说好第二天一定要chuī嘘。

  但是,把人的想法付诸实施那是想着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第二天,两人发觉,面对顾客还是张不开口,还是红着脸什么都说不出来。于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开张。

  第三天,两人相互鼓励一番之后,倒是红着脸开口夸赞他们的药丸了,不过,人家看他们没有底气那样,也没有了信心,自然就不买他们的药了。还是没有开张。

  两人有些泄气了,第四天,两人毛驴出发前往下一个集镇。

  叶知秋是个好胜心很qiáng的人。他不甘心失败。觉得人家范妙菡是个女孩子,不好意思开口难为qíng是很正常的,自己一个大老也门有什么难为qíng的。于是乎,这一路上,他就大声练习夸赞自己的药丸,惹得范妙菡咯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