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坏局面委实是朝廷疏忽,但京中极少知道其中有废帝作乱的几个人,比如刘后与刘太师,都不免暗骂林凤致示警没有说得明白,不曾提醒说殷螭有勾结前朝俞相国的可能,导致乱臣贼子凑到一起闹腾大发起来——可是林凤致若听到他们的埋怨,定然也是冤枉之极,因为林凤致也不曾料到俞汝成在遭殷螭背盟之后,居然能够不计前嫌再度与之合作;更没有料到派去驻守山海卫的经略使王可安,明明与废帝颇有仇隙,却会被游说反水,开关投降,致使国朝门户dòng开,任人宰割!
这是林凤致意料之外的奇变,却是殷螭颇有把握的冒险,他自己也颇为得意,于是有耐心对不明其qíng的袁百胜解释了一番:“这王经略说起来倒是和我有仇。他是先帝王贵嫔的兄长……你不知道王贵嫔?就是殇太子安宁的生母,安宁这孩子短了命,王贵嫔没了盼头,也殉了先帝,我当年还特地追封她一个皇后的头衔,与皇兄合葬了。偏生他们都说安宁是我害死的,因此王家一直记恨得厉害,任我给他们加官进爵也没有用,所以小林和安康这一帮傻瓜,就以为王经略镇守山海关必定可靠,嘿嘿!”
居然能把这样的仇隙转为投诚,袁百胜当然又钦佩了一番,却不知殷螭与俞汝成的合计,乃是消弭仇恨以谎言,耸动叛心以利益。要知王贵嫔之父王御史当时,也曾被殷螭出于补偿的目的,特地彰表他教女有方,在后宫已废除殉葬的qíng况下,贵嫔还毅然自尽殉节以侍奉先帝于地下,这是何等的贞烈忠爱?王御史明知女儿是宫中bī死,却被礼教的大帽压得无法反驳,硬生生被堵上了冤愤之口,不久便郁郁而终,但殷螭倒也不曾薄待王家几个儿子,特旨加荫,颇多提拔,只要他们不闹事。待到殷螭下台,清和初年刘氏当权,记得曾经被王御史狠参过几本,不免冷遇起王氏兄弟来,虽然不至于象对付袁百胜一般意yù杀之后快,到底也不会让他们太过肆意得势,所以王可安私心其实怀念永建皇帝的恩惠,再被殷螭派来说客巧舌如簧,将殇太子之死的yīn谋统统推到刘氏身上,于是王可安也就顺水推舟家仇尽消,决计改投旧主,以冀重拾昔年风光了。
没有俞军合力,殷螭无法自辽东一路直趋而下;然而没有殷螭的游说拉拢,俞汝成也无法轻易打开山海关,所以这两方正是大有彼此相借力之处,不妨尽释前嫌。有时殷螭也觉好笑,心想平时自己喝起旧醋来,想到俞汝成都禁不住满怀忿气,料想俞汝成想到自己也只是恨得咬牙切齿,怎么能料到居然有这么一天,两个qíng敌指天发誓协力进军决不相背,而使两人成为qíng敌的那人,却已经远离千里之外,或许今生也没有再见的日子?
同俞汝成会盟之后,两人似乎有默契一般,都不曾提及林凤致。殷螭有时卑劣起来,会不无自得的想:幸好抛弃了小林,不然这场盟约又无法牢靠——他知道俞汝成多半打听过战况,林凤致的名字正出现在朝鲜水军主战场之上,与自己业已分道扬镳,所以前事也实在没什么好提;而自己呢,这段qíng事也在努力忘怀,又为什么还要主动提起?
努力果真有效,思念日渐淡去——殷螭想不到自己也有几乎淡忘林凤致的日子,以前分离了八年,他的音容笑貌却是无日不在心头,无夜不入梦境,日日夜夜都好象和他还在一起,当然日日夜夜也在煎熬着总有一天要出去找他算帐,总有一天再会与相聚。如今却是再会不知何年何月,相聚亦是无凭无据,这样的qíng况,如果不能忘却的话,又怎么能消受得这苦楚不堪!
这样的忘却有时竟会使殷螭惶惑起来,尤其是驻军在建州还未南下叩关的时候,有一度长日无聊,夜分寂寞,竟然盼望起能做一个好梦聊当安慰,可是梦中自己常常是空虚寥落,茫然yù觅何物而不可得。殷螭在梦里和醒后,都知道自己其实想找什么,却又无论如何说不出那个名字来,丢弃得太决绝,遗失得太遥远,如果连自己的心也不复持有,那么,还拿什么来记得呢!
所以俞汝成总是看塘报留意朝鲜战场消息,名义上是对联络倭人夹击北京的主意不肯死心放弃,目光却专门在天朝与朝鲜的联合水军舰队首领名字上逡巡;殷螭暗笑着他的痴心无聊,自己却也染上了这坏毛病,命人同样将最新的塘报及时送呈。虽然驻守关外与行军南下的时候,消息不算十分灵通,却也至少能够常常知道那一片战场的qíng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