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浮生之倾国_作者:知北游/梦里浮生(310)

  殷螭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的退出胡同去,快到尽头,刚刚转身yù上大街,忽听林凤致在后面轻声唤道:“阿螭。”

  他极少呼唤对方小名,殷螭登时转头,只见林凤致一手收拢着伞,站在角门之内,脸上带着淡淡微笑,看着自己。殷螭想飞奔回去,却又被他摇头止住,只能站在巷角凝视。过了良久,才听林凤致说了一句:“最近不要来找我——你要好好保重。”殷螭答应了一声,便见他忽然往后一退,吱呀一响,掩上了小门,将自己隔绝在外。

  第104章

  之后的两天,殷螭偶尔恍惚,就会想起林凤致含笑瞅着自己的神qíng,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这般脉脉柔qíng实在是久已暌违,乍然重见不免砰然心动,知道小林终于是回心转意了——可是,为什么总有一丝悲楚的味道呢?难道他觉得到底还是不能成就?

  或许也只能无奈罢,因为朝廷跟自己的斗争,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殷璠号称拥十万南京军而还,实际上这十万大军不可能跟他开进京城之内,只在京畿各处卫所分散驻扎。京营自刘秉忠死后分为五营自统,袁百胜主持守城时暂摄主帅,因他治军有方,战守得宜,在数月的守城之中居然使大部分将士齐心服膺,即使围城已解,军中仍然甘心接受他的指挥。这等局面当然不是朝廷所愿见,于是想方设法,只是要夺袁氏掌兵之权,也就相当于拔掉了殷螭最尖锐的爪牙。

  可是就如文官各有派系一样,军人也自有军人的系统。殷璠首先便想让自己的岳父高子钊掌管京营,最是放心不过,可是南北两京的军队完全不是同系,这一来正是大犯军中之忌,连高子钊自己也不愿意gān的,反对者又举刘秉忠前车之鉴,隐约暗示,让小皇帝和高侯爷两个人都觉得再度出现外戚全掌京师兵权的事qíng,下场一定不妙,于是只好作为罢论。

  那么若让在京津地方素有威名的刘氏重新来掌,倒也未尝不可,怎奈刘秉忠已死,长子刘槲在打通天津卫道路的那一战中失踪,至今不得下落,所剩的另几个儿子如刘樟、刘檀、刘桐等,以及侄子中最能gān的刘栋,都最多带领过一营军马,远远达不到做主帅的威信。所以朝廷尽管想换帅,却一时找不出合适人选,徒劳cao心,无计可施。

  但就象殷螭在蠢蠢yù动伺机浸润护卫大内的羽林军,gān些野心勾当的时候,朝廷又怎么放得过下手的机会?就在殷螭和林凤致分别的第二日,朝廷又向军方颁布了一份升迁告身,却是提拔投降殷螭的原蓟州守备钱劲松为大同总兵官,领原属军口前往,统辖大同府地方。

  大同是山西要地,虽然远离京师,却是繁盛所在,做官颇有油水可捞。蛮族北下时将这一片的卫所全部毁坏,所以钱劲松这一去相当于带领人马自当一面,也相当于削弱了殷螭小部分势力。殷螭当然不愿答应,可是钱劲松本人却颇有动摇之意——当日他曾劝殷螭趁围城之际公然称帝,殷螭犹豫未决,钱劲松从此便生出了离心,因为归于新主,希望的是新主能够给自己带来更高一层的功名富贵,倘若无望,又怎能不生出重新择主之心?

  殷螭对于钱劲松的离心,是极为愤慨的,说什么都不能让他公然接了这份告身听调而去,可是钱劲松并不象袁百胜憨厚耿直,也没受过殷螭恩德需要矢志不二,面临局势不妙的时候,如何能qiáng责他要死心塌地?而他这一叛离,不消说影响极坏,其他归附殷螭的将士,也不免会有样学样。所以殷螭和幕僚商量,必须阻止钱劲松听命调离,方法有二:一是以袁百胜的的兵力挟制,二是将之刺杀,扶持其手下愿意效忠殷螭的人代替。

  袁百胜善用兵却不善yīn谋,何况鬼祟勾当?因此他是赞成第一条的,殷螭却担心以武胁之万一闹腾太大,岂非过早bào露自己,让朝廷抓着对付的把柄?可是钱劲松人也机警,暗杀估计很难得手,将之诱骗来营下手除去,也需要找个能使他放弃警惕前来上当的借口——殷螭连日尽是在琢磨这些yīn毒事,所以也难免忽略了林凤致那一丝奇异的含qíng蕴意,直到猛然听闻消息,这才大惊急痛。

  听闻消息却极是偶然,乃是来和袁百胜商量关于对付钱劲松的事,却拿看望营中伤病员作为借口前来,也装模作样真的巡视了一回。但见有几个重病号着实难好,殷螭随口便问了一句:“怎么不叫李濒湖来看看?”有人便道:“李大人是太医院使,哪能亲自来看?”在那边替伤兵上药的一个青年郎中显然是李濒湖的学生,听了这话赶忙抬头分辩道:“先生一向仁心普施,如何不能来?只是先生另有要事,这几日家门都不曾回,连我们请教病案都得上太傅府去寻他,实在是脱身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