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儒商_作者:江洲菱茭(31)

2017-07-01 江洲菱茭

  “不会……是户部吧?”

  杨敬研点头,“一语中的!”

  宋临眉头越皱越深,“六部一般大,为什么户部能凌驾其上?”

  “这年头gān什么不要钱?吏部最不敢得罪户部,各地官员的账目都要汇总到户部,出了纰漏,一牵扯,吏部大员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正所谓‘官官……’”杨敬研陡然住嘴,哈哈笑两声混过去。

  宋临一脸真诚地微笑,“然后呢?”

  “工部靠户部拨银子,兵部靠户部拨军饷,礼部最没权,一应费用全都仰人鼻息。”

  宋临大开眼界,“刑部……刑部用不着靠户部了吧……”

  “不全然,天下数十万的罪犯靠谁养着?”杨敬研一拍他肩膀,“五部尚且如此,其它各级官员又将如何?宋兄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即使退一万步,真想当皇商也容易,三年任满,关系打通,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一听这话,宋临“腾”站起来,深深一揖,“多谢杨兄指点迷津!”

  第11章

  第二天,宋临去吏部领了印信、文书和官服,上户部报到,隶属于云南清吏司。

  huáng昏时分回到住处,罗赞家的小厮正等着,说:“我家公子写了家信,打发小的问问公子有什么要带的。”

  宋临匆匆回房,写了封短信递过去,嘱咐:“此事要紧,切记切记!”

  几天后,宋临换上官服,抬头挺胸双手一背,踱着小方步在屋里绕了一圈。

  心里那个美!

  宋大人正式荣升为朝廷六品命官,而且是京官,还是个户部的京官,甭管往谁跟前一戳,那就得活生生高出一大截。

  但凡在京里做官的都知道,胸脯拔得最挺的,嘴角撇得最开的,眼睛斜得最歪的,无一例外肯定是户部的官儿。

  但是--

  宋大人第一天走马上任,没人接风没人恭贺,闷气倒是满满当当塞了一肚子。

  一大早起来就开始下小雨,宋大人一没小厮二没银子,只好穿着簇新的官服举着油纸伞漫步在chūn天的绵绵细雨中。

  似乎挺诗意的,可惜,到衙门一看,好家伙,连靴子带裤脚外加长袍一片泥泞,脏得惨不忍睹,正好被左侍郎大人看见,老头急眼,骂:“你的官容何在?只此一回,再有下次罚俸一个月!”

  宋大人一缩脖子,匆匆去拜见顶头上司--云南清吏司郎中大人,这八字眉的胖子都没拿正眼瞧他,问:“你是谁保荐到户部的?”

  宋大人摇头,八字眉从鼻腔深处哼了一声,毫不客气地让宋临跪了一盏茶的工夫,愣是装得意外之极,“你怎么还跪着?”

  把宋临给气得,恨不得冲上去踹他两脚。

  而后,宋大人开始核对账目,跟个年轻官员同屋,宋临把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再瞧对面那位江秋江大人,眯着眼睛极其仔细地端详一只茶杯,这要是只金杯银杯玉杯玛瑙杯还qíng有可原,可惜,就是只瓷杯,口沿上还裂了条大fèng,江秋居然珍而重之地用锦缎擦拭它,宋大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午吃完饭,雨停了,云层却越压越低,江秋把屋里所有的蜡烛全搜罗了来,一一点上,继续摩挲那破杯子。

  宋大人说:“江大人,您都看了一早晨了,是不是想喝茶?要不我帮您沏吧。”

  江秋掀眼皮扫了他一眼,愣是没搭腔,宋大人讨了个大没趣。

  一炷香过去,宋临兴冲冲地跑到上司的书房,没一会儿又气急败坏地回来,“咚”一声把账本掼在桌上,蜡烛倒了七八支,江秋生气,立刻板下脸,“你gān什么?”

  宋大人端起茶杯一口气灌下去,“我查出广安县亏空了三千多两银子,他不但不追究反而把我骂了一顿,你说这叫什么事?”

  江秋这脸上似乎除了凝重就没其它表qíng了,慢条斯理地说:“报到户部的全是糊涂账,既然是糊涂账那就得糊涂着查。你要是想升迁,那就当个jīng明的糊涂官,你要不想升迁,那就当个聪明的糊涂官。亏空要是没超过万两,糊里糊涂放过去就行了。”

  宋大人扯着嘴角瞪着眼睛,傻乎乎地gān站着,等到回过神来,陡然发现这么长时间居然没喘气。

  宋大人彻底失去了查账的兴致,抓起算盘狠狠扔出去,江秋兴致颇高,只见此人翻开账本最后一页,把收入支出的数字照搬不动地填到白纸上,出去jiāo给上司,片刻,回来了,接着审视他那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