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胡同_作者:晓渠(63)

2017-06-24 晓渠

  五年前,毕荣没有随军出征,王府觉得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可惜,但贵妃娘娘支持,她疼毕荣就跟心肝一样,总觉得留在身边才觉稳当,便出了主意,娶亲。娶了亲,就可以留下来。

  那时候,毕荣刚qiáng的xing子已经开始收敛,不再象以前说不得碰不得的了,于是便应了,娶的是那王府的祥顺格格。那祥顺格格倒也会长,据说水汪汪一双眼,跟雪卿有几分相似。

  这五年来,毕荣有了自己的家室,在朝廷上也开始锋芒毕露,留京期间,事事与相爷对着gān,并不是柔顺的主儿。对雪卿的疼爱倒是有增无减,一个月有小半月都会陪陪他,哪怕喝喝茶也是好的。

  雪卿正迷糊糊地走神,门响了。蹑手蹑脚进来的人,在chuáng前默默停下,胖胖的手指掀开帘子,露出庞姨多年不变的笑脸,她如今笑起来,眼角也堆着皱纹了。

  雪卿起身,洗了脸,庞姨给他找了厚衣裳,如今天凉风硬,淡薄衣衫挡不住寒气了。雪卿站直身子,等庞姨给他扣好了,刚要去外屋,又给庞姨叫住。

  “爷别急着走啊!这符要记得戴着。”

  那是毕荣从西藏活佛那里求来的宝贝,说满大清朝也就那么几个人有,辟邪消灾,稀罕着呢!庞姨追过来,细心地给他在腰间挂上,又上下打量一番,心里不禁赞叹,咱们爷还是北京城里顶尖儿的风流人物啊!

  “裴爷今天可好?吃了早饭没有?”

  “挺好的,我刚去看的时候,正吃着呢,没闹腾。”

  裴爷是彻底癫了,这几年没少看病吃药。好的时候,就是说话颠三倒四地,脑袋不清楚;但犯起病来,满院子傻跑,拉撒都在裤子里,开始的时候,伺候的人经常怨声载道。不过雪卿如今脾气不比当年,有次听见人抱怨,劈头就是一顿骂,说要是被他抓到伺候得不好,打断腿扔出门去!于是,再没人敢吭声了。

  雪卿收拾好,见新来的嬷嬷将早饭摆上了桌,坐下来,刚要吃,想起什么说:“今天三郎的二小子满月吧?”

  “爷这记xing了不得!”庞姨边给他盛粥边说,“这日子过得跟飞一样,我还记得他家老大满月那会儿,那叫大嗓门,可能哭了!听说这一胎倒还算乖巧。”

  正说着话,三郎走进来,手里拿了个小捧盒,打开一看,果然是满月的红jī蛋。

  “你坐下来帮我剥!”雪卿说着话,示意三郎坐他身边,三郎和他依旧亲近,没外人的时候,经常陪他吃饭解闷。雪卿近近地看着他黝黑的脸,忽然说,“三郎,你长白头发了!”

  说着,翘着手指,挑出那根头发,一把揪下来:“你看看,真的是白的,我还以为花了眼,你才多大?”

  “嘿嘿,给那两个淘小子闹的呗!”

  “我呢?三郎,我老了没有?”

  “一点都没,爷还跟以前一样水灵灵的。”三郎憨厚地回答。

  雪卿“噗嗤”笑了:“你当是大萝卜呀,还水灵灵的。”

  两人说着话,打笑着,外头有人来找三郎。他放下碗筷,去了院子,转眼功夫又回来了,手上多了个信封,雪卿便猜出了十之八九。

  五年前,祝新棠辞了官,带陶荆回老家将养,这些年偶有些音信,陶荆的身子,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清醒一阵,糊涂一阵。毕竟两人一起长大,雪卿终是不忍心陶荆落得以往灵官儿等人的下场,逢年过节,会找人捎些钱财礼物过去,但陶荆的xing子也没变,偶尔礼物会收,钱财一律都退。

  “他不要拉倒,咱还省了呢!”雪卿将银票递给三郎,“就留给你儿子,当他以后的老婆本儿好了!”

  雪卿对三郎向来大方,小到银两物件,大到马车院落,都赏过。

  “他才满月,这……早了点儿吧?”三郎红脸纳闷。

  “趁我如今宽绰,赏你就留着吧!将来我若是不行了,你跟我要,我还拿不出呢!”雪卿说着起了身,“今天是不是约了汤六过来?”

  “是,带着孩子在前头等着呢!”

  三郎揣了银票,跟着雪卿往前厅走了。

  孩子是十二三岁的模样,身形单薄,手长脚长的。跪在那里,窄窄的肩膀,犹带一股可怜之气。雪卿坐在榻上喝着茶,听汤六说着孩子的出身,都是编的,雪卿自然也没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