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听雨待君归_作者:七弦少月(2)

2017-06-15 七弦少月

 

  《倚楼听雨待君归》作者:七弦少月

  ☆、潇城逢友(一)

  旭日东升,歇睡了一个宿夜的城,依然睡眼朦胧。

  城门早已打开,挑蔬担菜的小贩们稀稀落落的进城。街头巷陌起早的妇妪人家,烧水加柴,舀水添面。各式各样的炊子铺内,苏香四溢。

  清凉的河面,微风漾起,几位叟翁提着鱼篓,相顾相扶着放船撒网。三三两两的旅人商者,或是带马,或是肩舆,径出城外。

  城外桃花开万里,湿意飘散。

  有条不紊,潇城昼日里的喧嚣热闹,便总是在这样一种静声静语中,悄然苏醒。

  比及巳时,满城人烟。挨踵叠肩,街首吆喝,声嚷一片。

  两个身着华服的人,一前一后的游走在人群中,置身于那一市繁华。

  “哎,公子,来瞧瞧我们家的玉。玲珑巧致。买一块吧。”

  “吆,公子,我这里多的是名家字画,公子可有兴趣一看?”

  “来来来,色象非无常,万事皆可通。求神驱祸者,百年神算翁。这位公子,可原来一卦?”

  “呀,那位俏公子,有空上我们雨湘楼来坐坐啊。姑娘们都等着呢,一准儿包您满意。公子,哎,你别走啊!哎——”

  “公子,小店今日刚开张,进来坐坐……”

  “这位公子,您来瞧瞧……”

  “……”… …

  纷至沓来的买卖声并未扰了那人的心qíng,仍是气定神闲地在人群中慢走。

  逢着对他的吆喝,只淡淡一瞥,从未驻足。

  那人嘴角似有似无的扬着,俊雅的仪容总是让路过他的人忍不住停下来一观,却又不敢与之擦肩,唯有绕道。他们亦不知,这是为何,只是不敢。

  一些大着胆子的少女,三五成群的倚在阁楼窗前,小声嘁语,难按心头的倾慕。

  那人对这些全然视若无睹,一路畅行。

  李安在其身后不住摇头:这也太招摇了!

  他原本还担心那人在这蜂攒蚁集的市集上被过往的人给撞着,现在看来——他应该担心担心别人才是!

  嗯,还有自己!某人痛苦的揉着被撞不知多少次的胳膊,心下止不住的嘀咕。

  须臾。

  “李安。”

  “奴才在。”

  那人徐声道:“这chūn日里的潇城,光景年胜一年。不知这天下,是否也如此。”

  “公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潇城是都城,昔日的贫瘠荒野,今日的富甲名城,历经百多年,繁盛不可同日而比。正如我朝天下。”

  “那依你看,潇城同渊城比,如何?”

  “潇渊二城比邻而建,乃我朝甲誉天下的众城之中的首屈之城,皆是物产丰饶之地。只不过渊城环江绕柳,雨烟雪霭,分外妖娆。多是文人雅客好聚之地,接的是地气儿。潇城地广人稠,风俗淳朴,出了名的好客之都,是番邦友人极为青睐之地。接的是人气儿。”

  “如何见得是好客之都?”

  “民间流传一首打油诗,专为潇城而作:千门万户次第开,举城邀杯共君来。行歌漫路迎箫鼓,相逢不语且醉怀。”

  那人听了,笑叹道:“人生在世,或可游方四海,必有孤乏疲累之时。山穷水尽之际,若能有这样一座城,‘但留人对宿,茶酒畅饮杯’,倒也算作一桩幸事。”

  “所以奴才才说,这潇城,接的是人气儿。”

  男子欣然抿唇,“世人多爱那倾国百媚似牡丹,一如渊城,我却更喜这潇城,素颜暗香且如兰。”

  李安尾随其后,吃力的避开涌过来的行人,叹道:“有这样的城池坐都,是绍央之福。昔日战乱更迭,多少藩王举戈沙场,不过也只是为了这几座城罢了。”

  那人蓦地回过身来,盯着李安的眼神中变幻莫测,更兼刚紊不乱,威慑有余。

  李安是个会察颜辨色之人,知自己一时疏忽触了那人的忌讳,心下懊悔。

  某公公忙上前讪口道:“公子,接近午时了。今日既出来了,不如到城中的留客居一坐,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留客居?”

  “是座新盖的酒楼,不过几年,甚是气派。楼中的厨子做得一手好菜。公子意下如何?”

  走了几个时辰,多少有些乏。再看那日头,确实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