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慈禧_作者:张宝瑞(132)

2017-06-21 张宝瑞

  唐昀望着亭畔一丛竹林说道:“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尔是俗家。”

  尹福幽幽地说:“山林是胜地,一营恶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着,yù境是仙境;心有系牵,乐境成悲地。”

  唐昀道:“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峙;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窝巢。”

  尹福问道:“老佛爷可能琴棋?”

  唐昀道:“棋可遣闲,易动心火;琴能养xing,嫌磨指甲。素即擅长,不必自为之,幽窗邃室,观弈听琴,亦足以消久昼。”

  “老佛爷原来是观弈听琴,是观棋不语,听琴不厌呢?还是暗助一方,品琴议东呢?”

  唐昀回答:“观棋不语自可窥人心,听琴不厌足以dòng知音。”

  尹福叹道:“原来如此!”

  这时,李莲英匆匆而来,叫道:“老佛爷,您让我找得好苦,该用早膳了,一会儿要启程了。”

  ---------------

  东归喋血记14(1)

  ---------------

  在灰蒙蒙的大道上,秋天的原野远远地伸展着,一望无际。田野上空,一条条烟色的云彩静悄悄地飘动着。微风在田野上chuī过,翻阅着gān糙jīng。微微湿润的青糙在早晨的雾气中散发着香味。泥土像流质一样地dàng漾、波动,黑色泥土的淡薄气味使人感到奋发和甜蜜。收获后的大地在歇息。

  皇家行列在默默地向东移动。

  尹福仍是与李瑞东策马并行。他在行进中特别注意观察每一个宫女,然而没有发现慈禧的蛛丝马迹。

  当尹福策马经过瑾妃的轿前时,听到宫女木兰花与宫女娟子的对话。

  木兰花问娟子:“你怎么了?”

  娟子叹了口气:“真是老太后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宫里的规矩,姑姑的权大,对下面的宫女,可打可罚,这几天姑姑的火气特别大,动不动就拿我们出气。打还好忍受,疼一阵过去了,就怕罚,往墙角一跪,不知跪到什么时候。姑姑的事都是由我们伺候,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一天要用十几桶水……”

  木兰花笑道:“谁叫人家是姑姑呢,等你到了三四十岁,也不成姑姑了?”

  “我?我也能成姑姑?到了十八九岁,太后还不让我嫁人?要是嫁个漂亮小伙,还算有福气,要是嫁个麻脸瘸子,我这半辈子不是算倒邪毒了。”

  “你是太后的贴身宫女,太后还能亏待了你?”

  “宫女是不许打脸的,脸是咱做女人的本钱,女人一生荣华富贵多半在脸上。当年老太后、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对珍小主最大的羞rǔ。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可是这个姑姑专打我的脸。”

  “你大概又犯了什么错儿,是不是睡觉时大八字一躺?”木兰花说这话时紧盯着娟子的脸。

  “噢,这不断地走啊走,有时一天走好几十里地,累得肚子转筋,还不许我们睡觉,躺的姿势还管?”娟子说这话时气呼呼的。

  “这是宫里的规矩呀!”

  “这不是宫里时,是在路上。在宫里时,不许我们吃鱼,怕身上带腥气味。”

  木兰花道:“就连主子、小主、格格到上头去前,也要净一净身子,免得失敬,何况你一个小宫女。”

  尹福见娟子不言语了,她的乌油油的大辫子分外扎眼,辫根系两寸长的红绒绳,辫梢用桃红色的绹子系起来,留有一寸长的辫穗,用梳子梳过,蓬松着,鬓边戴一朵剪绒的红绒花,脚下是白绫子袜子,青鞋上绣着满帮的浅碎花,透出利索慡眼。

  停了一会儿,娟子又说:“有时我真想溜走。”

  木兰花听了,急忙去掩她的嘴:“这话可不是闹着玩说的,说出去,要丢脑袋的!”

  娟子气哼哼地说:“我的脑袋早掖到裤腰上了。”

  木兰花前后左右瞧了瞧,见只有尹福注意她们谈话,才放下心来。娟子诉苦道:“当宫女行不回头,笑不露齿,走路要安安闲闲地走,不许头左右乱摇,不许回头乱看,笑不许出声,多美的事也只能抿嘴一笑,多苦恼也不许哭丧着脸,挨打更不许出声。不该问的不能问,不该说的话不能说,谁和谁也不能说私语,就像每个人都有一层蜡纸包着,谁也不能把真心透露出来。哼,现在我就笑,把牙露出来给你们瞧瞧!”说着,娟子哈哈大笑,露出两排洁白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