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穿了衣服,漱了漱口,把烟袋掖在腰间,走出门来。王章氏见他起chuáng,招呼道:“张三爷,来,到厨房喝点红枣粥去。”张三一摆手:“不用了,大嫂子,清宫里的尹大总管等着我!”王章氏转身来到厨房,拿出两块尚有余温的大贴饼子,追上来塞到张三手上:“张三爷,那快把这贴饼子带上,不然一会儿就前心贴后心了。”
张三大口嚼着贴饼子,与过路的镖师们招呼着,出了源顺镖局,来到东珠市口大街上,远远地果然见huáng酒馆门前停着辆华贵的马车,宝蓝缎儿面,金huáng穗子,三匹火炭般的良驹,马车夫正靠在马背上四外张望着。李国泰走出huáng酒馆一见张三,一抹汗珠子:“三爷,您来啦。”他又走了进去,一忽儿,尹福和于云娘等人走了出来。尹福身穿一件杏huáng色的清袍,系着朱红带,头戴顶带花翎。他脸上满布皱纹,显得疙里疙瘩,从胸部往上看,活象一株地雪中的老树根。
尹福笑道:“张三爷连日来辛苦了,我又吵了你的早觉。”张三道:“尹爷说的是哪里话,为朋友两肋cha刀嘛!”
二人上了马车,马车穿过前门箭楼,碾转来到西城府佑街,在一个华贵的府邸前停下,尹福下车向护院递了贴子。一忽儿,护院出来,引二人进府。张三见这府邸上别有风韵,宽大影壁上饰有岳母刺字的图案,院内栽着几株玉兰,正值初chūn。玉兰亭亭玉立。尹福和张三随护院来到客房,那客房宽敞整齐,正中是一幅米芾手写的墨贴,上面写着:“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靠着左壁,摆了三张木椅,两条茶几,和对面的右壁下正是一式。两只大藤椅向外蹲着,相距三尺许,中间并无茶几,却放着一口白铜的火盆。客房正中有一只小方桌,蒙着苏绣,是一幅鸳鸯戏水的图饰。淡蓝色的景泰蓝花瓶,高居在桌子中央,斜含着腊梅的折枝,景泰蓝花瓶上是一幅金龙的图饰。右壁正檐处,有一条小长方桌,供着水仙和时钟之类。一盏四方形的玻璃宫灯,从屋顶上挂下来,玻璃片上贴着纸剪的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张三觉得客房的布置就象藤椅上坐着的那位官人,文静、端庄。那官人方面、浓眉、阔鼻,仪表不俗,有四十来岁,他就是刑部侍郎王金亭。王多亭是浙江宁波人,书香遗族,自小博览群书,十八岁能吟诗,有“小书囊”的雅称。他25岁考中进士,名字列入北京孔庙进士碑林,后因奔父之丧,迁居宁波,以后任国子监监事,后来又到户部任侍郎,与户部尚书翁同和jiāo往甚深,同qíng和支持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王金亭受到牵连,一度被免职,闲居家中,因时来运转,王金亭不久前又被起用,担任刑部侍郎。他办案公正细心,不徇私qíng,深受世人尊敬。王金亭笑吟吟地请尹福、张三入座,说道:“不知二位找我有何贵gān?”尹福道:“刑部大人,马家堡梁振圃一案太冤枉,事qíng皆因金镖赵六而起。赵六是西四一带有名的恶棍,前不久又yù霸占脚行,率领恶妈打伤脚行工人,又qiáng抢民女,私设水牢,作恶多端。”王金亭道:“赵六罪大恶极,我早有耳闻,衙门几次想捕他入狱,只因有人为他说话。梁振圃是正人君子,为民除害,倒是一件好事。可是他大开杀戒,一下子杀死这么多人,此事惊动朝延。办案问斩乃是朝延官府的事qíng,因此。这事qíng还真有些棘手。再者,赵六家人携金带银上下活动,就更难办了。”尹福拜一个揖道:“难道王大人再没有良策了!”张三道:“梁振圃的所做所为,我看得清楚,我可以作证,是金镖赵六先动的手。”
------------
醉酒未醒夜听真机 诗音方落笑尝点xué(2)
------------
王金亭沉吟良久,缓缓道:“我一定向太后奏本,力争免去梁先生死罪,判个终身监禁,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以后再想办法。”
这时,一个少女轻盈地跨进门来,她身着一身粉红色袍子,饰有兵戈的图案,面若瓜子,脸若桃花,两条yù蹙不蹙的蛾眉,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身上斜背一口玲珑宝剑。”爹,我听护院说,咱家里来了两位武师。“少女说着打量着尹福和张三。王玉亭指着那少女道:“这是我的女儿王媛文。”然后又把尹福和张三介绍给女儿。王媛文杏眼一眨:“噢,原来这就是绰绰有名的张三爷和尹大总管。”说着深深揖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