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鬼张三_作者:张宝瑞(96)

2017-06-21 张宝瑞

  张老汉夫妻俩望着孩子,眼泪“吧哒吧哒”往下淌,象断了线的珠子。

  这孩子取名为和桢,字寿亭,因为排行老三,小名张三。

  张三长到七八岁,爬房上树打水潭,样样都会。他用绷勾子打鸟,鸟没有不往下掉的;他在河边打水漂,一粒石子打过去,溅起十来个水花,他上树赛狸猫,一丈多高的老槐树上有一个鸟窝,他“噌噌噌”,两条小腿一蹬,一会儿就抱下几颗鸟蛋来,点上柴枝一烤,小嘴一chuī,嚼巴嚼巴,嘿,喷香!

  张三长到十二岁时,村里来了两个买卖人,都姓李,一个粗粗壮壮,憨憨厚厚,叫“深州李。”另一个白白净净,活活泼泼,叫“冒州李”。两个人做的都是烟叶的买卖。张老汉为人实在,见他们暂时无地方住,就收拾了南屋一间摆放杂物的房子,腾给两个买卖人住。

  两个买卖人都有功夫,“深州李”不用肩膀挑水桶,只用一只拳头撑着扁担,两只水桶悠晃悠,水花不溅一朵。“冒州李”不用斧头砍柴,大手一挥,那木头“唰唰”地起着木花。小张三看得呆了,大眼一眨不眨。他给他们两个做了几个倒子,两只脚踩在墙上,小肚皮绷得象牛皮,小脸通红。做完倒立,他拉着“深州李”和“冒州李”的手,央求说:“你们教教我吧。”两个买卖人见这孩子厚道、聪明,身子骨又厚实灵活,就一口答应了。

  原来“深州李”的师祖是明朝张氏、马氏、赵氏三位武将,这三位武将都是爱国君子,有满腹抱负,不愿降清,而隐居于四川峨嵋山,务农为生,并在一起切磋武功;后来他们三人将各自所学的武功融为一体,统名为“普通把式”。“深州李”把师祖的看家本领都传给了张三。一种叫“穿掌通力功”,这种功夫练成后周身的力气可以贯通,打好武术最初根基,也可以说是“母功。”另一种功夫叫“三皇吞气功”,是一种比较深奥的特殊吐纳导引术,这种功夫练成后,内脏坚实,骨骼肌ròuqiáng壮,能使身体降自如,体肤坚硬如铁,也可以柔软如绵。“冒州李”擅长散手、拳术、兵器,他的师爷曾受业于乾隆年间的绿林豪杰“铁罗汉”窦尔敦,有“金钟罩铁布衫”的硬功,“冒州李”也把功夫都传给了张三。

  三年后,张三的功夫大长,两位师父也因挂念家乡,告辞而去,张三与两位师父依依相舍,凄凄切切,一直送出50多里。临别时,两位师父再三叮嘱:咱们学武的人,做人要堂堂正正,要为穷人多积德xing,学贼的本事是为了擒贼,不是为了做贼;当国家需要时就要挺身而出。另外,山外青山楼外楼,学艺无止境,千万不要骄傲自满,要兼收并蓄,汲取众家之长集于一身。

  张三将师父的话牢记心头,勤学苦练,为了掌握武术理论,又苦读了几年私塾,粗通了文墨。二十岁后,父亲被老财bī死,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因为他不愿到镖局去做镖师,自己又没有资金开办镖局,gān脆就独自一人去招揽保镖生意。张三孤身保镖,走南闯北,出没于云贵川陕一带山林,成为江湖美谈。

  有一次,张三保镖走到河南柘城县城附近的一个集镇上,听当地居民说有一位少林寺僧寄居在一座土地庙内,武功jīng深,但不轻易传人。张三就停住镖车,请客商暂住旅店。他一人来到土庙中,见那位僧人虽已年迈,但身体雄健,脸色红润,jīng神旺盛,知此人定是一位高人,忙执弟子之礼。并说明来意。僧人说:“咱们俩jiāo手较量一番,我要看看你的武功如何?”张三知道此人敢高深,于是连称:“不敢,不敢。、僧人大笑,说道:“你不要害怕,我对你是善意,因为你来投师,我不得不测试你的武功。我们双方较技,任你用招打我,我不还手,你看如何?”张三就以撞腿的招数向僧人进击,这一招数是大李师父所教,上用又拳齐击,下以左腿斜踢对方小腹,而且是短拳小架式,拳与腿尽是绷撞之寸力,这是张三最得意之招。但在眨眼之间,那僧人不见了。他急回头,见僧人的双掌正在他的腰部两侧停住。张三甚是惊异,连忙行李求教。僧人又哈哈大笑说:“好,好,你的技艺不错,但有一点缺欠,现在我给你补添一些手法。和人jiāo手时一定要有下盘功夫,身形矮下,盘腰卧腿,胸脯接近地面;前后左右旋转,其快如电,以引手单掌扇击对方额面;再转身撮腿,接着变翻跺子脚,再转身加顿挫之绷掌或拳。身形起伏不定,全身俱是绷撞之弹力。更要在运动中出手,不能停顿,真假虚实使对方莫测。不要破对方的招术,也不要搪架,要闪对方之手脚,使对方失去失击目的。”张三听了,叹服不已。张三找到保镖的那位客商,与他商议暂在此镇盘桓数日,跟僧人学些绝技。客商见路上平安,没有耽误日期,便答应下来。张三与僧人师父相处数日,学了不少功夫,几日后告别僧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