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_作者:阿堵(110)

2017-05-07 阿堵

  一番洗礼下来,只觉灵魂如意自在,安定祥和,心头一片宁静,这才决定起chuáng。不想灵魂甫一归位,ròu身的痛苦立刻席卷而来,四肢百骸酸软难当,胸口一阵一阵闷闷的抽痛。

  “这样下去可不行……”慢慢凝聚力气,爬起来,走到碧纱櫥里。东西都备好了,冒着热气。浴桶里的水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旁边整整齐齐放着一叠素色衣裳。

  洗完了,坐下来吃饭。食盒下层装了热水保温,上层三个jīng致的盘子:素四宝,大煮gān丝,开水白菜。都是最见功夫的江南菜式,不知拿多少山珍海味折腾出来的白菜豆腐。另有一碗熬得俨俨的五子粥,浓香扑鼻。

  ——不是不用心的。

  丹青扬扬嘴角,拿起筷子。

  ——不是不领qíng的。

  吃不下,也得bī着自己吃下去。人是灵ròu合一的生物,终究不能只靠魂魄行动。

  承安听老太医絮絮叨叨说了大半个时辰,又叮嘱一番值夜的太监宫女,然后在赵炜chuáng前静坐了一会儿。

  这么多天日日夜夜陪着一个垂死的人,足以叫你不由自主的把生死勘破好几个来回。那些因果缘由,都已忘却,只有眼前即将逝去的生命,留给自己无尽怅惘。死的尽管死了,活着的却要努力活下去。既然无法一死了之,只有争取活得更好。

  走出寝宫,望望东配殿正房的窗户,已经熄了灯,应该是睡下了。一想到生命中还有这个人的存在,承安心里就涌起深深的感激之qíng。不管命运多么残酷,能够遇见他,拥抱他,爱他,恨他,哪怕伤害他……都是上天赐予的莫大幸福。

  ——这样无奈苍凉的人生,只要你还在我的生命里,就值得奋斗。

  六月二十三。

  早上,照影过来汇报。

  “……昨天倒是多吃了几口。”

  “嗯。叫御膳房多花点心思。支出用度也不必通过内务府,从咱们府里直接出。”

  “是。”

  “昨夜……睡得可好?”

  “……”

  “嗯?”

  “我觉着,公子昨夜……好像一宿没睡。”

  “怎么说?”

  “白天的时候,对着补好的玉玺看了大半日。入夜就熄了灯,坐在那儿把玉玺放在手里,似乎在摸上边的字。我睡前瞅了一眼,还坐着,今儿早上再看……还是昨夜那个姿势……像是丝毫没动弹过……”

  承安好一阵没说话。

  “这会儿……”

  “这会儿gān什么呢?”

  “拿了刀,大概准备动手了。”

  上午,承安把有关凶礼的所有程序看了一遍,以保证各方协调一致,没有漏dòng。等到申时大臣们进宫,又与他们商量了一番。

  锦夏朝头两个皇帝逝世,一方面国力有所不逮,另一方面开国不久,简约朴素的传统还没有变质,因此葬仪比较简单。到赵炜手上,经过四十多年休养生息,民间积蓄的潜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国家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于是自上而下,都把那形式礼仪重视起来,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渐渐兴起的奢侈之风。这股风从东南刮起,慢慢有了熏染全国之意。

  在这种大形势下,“平武帝”的葬仪当然力求隆重、肃穆,要尽显朝廷威严,皇家气派。

  对于愈演愈烈的奢侈风气,承安向来心中有数,何况他也不在乎什么形式礼仪。但是如今qíng况特殊,他需要一场铺张扬厉的仪式为自己张本,给自己提供一个浩dàng巍峨的亮相机会。这个仪式,与其放在自己即位的时候,不如放在皇叔下葬的时候。名利双收,一举两得。所以对于礼部和内务府提出的各种安排,务求尽善尽美。几位大人们只觉逸王殿下仁孝感天,平武帝身后有侄如此,当能安心瞑目。

  刚吃了晚饭,又报左相大人求见。

  承安在寝宫外的隔间接见了左相杨如晦。

  杨如晦一脸凝重:“殿下,刚刚接到俞明溪大人的急奏,兖州刺史姚诵——跑了!”

  四月里兖州三个县令,两个太守联名上书弹劾姚诵,本是逸王府暗中鼓动的结果。当然,承安出手,一向善于选时借势。那姚诵贪赃枉法,不是一天两天,只不过专等到药xing发作的时候才抖出来刺激皇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