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媳妇_作者:花开常在(272)

  张惜花心知秀娘嘴上埋怨,其实心里是羡慕罗家的,她现在出去肯定是瞧热闹去了,就没阻止她。

  罗家又得了啥好的玩意,张惜花并不敢兴趣,望一眼天色,快要到午饭的点了,她就牵着榆哥的手往家门去。

  小姑子出嫁了,丈夫又出远门,家里愈发清冷了。今天何大栓与何曾氏要给地里的huáng豆苗除糙,家中只张惜花与榆哥。

  张惜花进了灶房后第一时间先洗米,洗完后的洗米水放置在一旁。榆哥拿着一个小水瓢,开心地玩着浑浊的洗米水。

  这些洗米水可是有大用处的。

  常年打理家事,张惜花无意间就发现了洗米水的用处。在院子里选一块肥沃的土地,盖上茅糙后,每天固定将洗米水浇到茅糙上,过一段时间后,那块土壤里就会长出很多的蚯蚓。

  蚯蚓的个头又大又长,不管是喂jī,还是喂鸭子,jī鸭吃了蚯蚓后都长得又肥又壮实,特别是母jī和母鸭,吃了后特别肯生蛋。

  这个简单的生活小技巧,张惜花教给了公公婆婆小姑后,又手把手的教给了自己的儿子。

  张惜花为了培养儿子的动手能力,每天都带着他挖蚯蚓,然后将蚯蚓喂给家里的jī鸭吃。

  也算从小就开始培养他的责任心罢。

  榆哥虽然平时调皮了点儿,但是很听爷爷奶奶、娘亲的话。娘亲将投喂jī鸭的事qíng教给他后,他就记得每天定时定点要喂jī鸭了。小小的人儿,非常有责任感。

  张惜花对此很欣慰。

  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平日照顾好玩好动的儿子,就感觉越发吃力了。因此不得不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午饭刚做好,何大栓与何曾氏就家来了。

  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样用完饭后,何大栓将榆哥抱了去,带着他午睡,何曾氏就帮着儿媳妇收拾碗筷。

  午饭刚过去没多久,何家来了一位客人,是镇上许淮娘子安排来的。

  何大栓客气的请对方上座,来人只是许家的一位仆役,知晓这家人与主家jiāoqíng匪浅因此并不敢拿大,快速就把来意说了。

  原来是许淮娘子请张惜花上门给家中孩童看病,许娘子生二胎时艰难了点儿,孩子自从出生后一直很娇弱,镇上的名医也请了好几位了,孩子依然没大好,许家急得上火也不知道该怎办,本来因为张惜花大着肚子出门不便利,因此不打算麻烦张惜花的,可如今没办法只得使人来请。

  何家一众人听说是孩子身体的问题,心知耽误不得,何大栓便道:“我立时赶了牛车拉阿生媳妇上门。”

  来人赶紧道:“不劳烦何大爷你出力,太太特意让小的牵了马车,车厢布置得很宽敞舒适。”

  何大栓听了,点点头。

  何曾氏犹不放心,便道:“您看这样,我陪着我家榆哥她娘一道上门,途中有个啥不适,也好照顾。”

  儿子如今不在家中,儿媳妇大着肚子,何曾氏觉得十分亏欠张惜花,何曾氏便想将张惜花照顾好。

  不为自己家,只为了儿子何生着想,也得把儿媳妇照顾妥贴。

  大家没意见,就觉得立时出发。

  张惜花原本是想带榆哥一道去镇上,何曾氏怕许家孩子的病气过到榆哥身上,就不让带他,何大栓下午也不下地gān活了,在家中看着孙子榆哥。

  车厢里铺着细软的毯子,空间宽阔,加上车夫赶得十分稳当,张惜花与何曾氏坐在里面并不难受。

  进了城门,沿途热闹起来。

  小贩推着摊子叫卖,有卖珠花的、卖糖葫芦串的、挑着担子卖麦芽糖的,水果、蔬菜等等,听着热闹的人声,何曾氏感叹道:“镇上变化可真大,往年都没这般热闹呢。”

  许家的仆役笑道:“往年乱着,跟现在没法比呢。如今县老爷严格把控城里的治安,咱们现在的县老爷可是这个!”

  他竖起大拇指对着何家婆媳扬了扬手指。

  因为许淮在县衙当差,许家的仆役见识的比别人多,他对于城里的变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何曾氏笑着附和对方的话。当官的老爷是否清明、才gān如何,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何曾氏唯一的感受,便是今年粮食收完后,差役上门收赋税,吃拿卡要的qíng况,比往年好多了。老百姓唯有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才能感受到官老爷的刚正清廉。

  马车进了城门后,慢慢减了速度,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市,往东一直走,进了许家所在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