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_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62)

  命下人取了桃符,轩辕晦磨好墨,凝神细思片刻,便题了四字,“添丁、弄璋。”

  赵诩立时笑出声来,“他可未必会谢你。”

  沈觅老树开花,这把岁数了竟还有望添个嫡子,竟比孙子还小上两岁,这阵子成日里被轩辕晦挖苦“老不休”,简直苦不堪言。

  “来啊,”轩辕晦来劲了,“命人赶紧给沈大人送去。”

  紧接着,他给枳棘题了,“青霄、白日。”

  不知是讥讽他目不能视,还是夸他心地光明,赵诩在一旁笑意盎然。

  凡是重臣,他都挖空心思地认真拟了,其余人等皆是“吉祥、如意”,兴致上来,倒还真让他题了百八十块。

  “那王爷不打算赏妾身一块?”临出门去主持大傩时,赵诩半开玩笑道。

  轩辕晦正凝神运笔,闻言对他抬眼一笑。

  晚膳轩辕晦并未克制,便有些积食,守岁时懒洋洋地倚着凭几,看着火盆里的火苗发愣。

  赵诩命人放了爆竹,顿时又是好一阵子热闹。

  “王爷,”赵诩缓缓开口,“这是你我一道过的第四个年了吧?”

  轩辕晦掐指一算,“你我六月初七成婚,到今日,转瞬三年半过去了。”

  一旁守宁将将酒温好,赵诩便打发他下去歇息。

  轩辕晦亲自为他斟酒,“说来奇怪,明明在肃州的时日并不很长,却刻骨铭心,以至于在长安的日子,怎么回想都想不起了。”

  “说明王爷喜新厌旧。”赵诩仰头饮尽,“话说回来,王爷到底题了什么?不到一个时辰便是元日了,桃符总得挂上吧?”

  轩辕晦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稍安勿躁。”

  赵诩瞥他眼,“应已挂上了罢?秾李楼门首,可是?”

  有人打更,又有不少欢呼欢笑从肃州各个地方传来。

  已是景和十九年了。

  轩辕晦起身伸出手,侧过头看赵诩,“还不走么?”

  赵诩一把抓住,“敢不从命?”

  二人相视一笑,一同向秾李楼踱去。

  两排足印绵延向前,又被大氅在雪地上拖曳的印迹掩盖。

  两个桃符在北风中摇摇晃晃,却又坚不可移。

  有人一笔一划写的认真——“比翼于飞”。

  作者有话要说:  王爷的思路很曲折 内心很复杂

  肃州种田副本结束了 下章开始推剧qíng

  【第三卷】

  第43章

  景和十九年,五月初四夜,大雨。

  凉州安西都护府。

  轩辕晥正翻阅着兵书,那只被命名为破军的小虎正在他脚边打盹,两个小厮跪坐在小虎边上,一人为其梳毛,一人捧着ròugān,就等它醒了“用膳”。

  “王爷,八百里加急!”

  轩辕晥接过糙糙一看,那竹筒便掉落在地,一声脆响。

  凉州城北,原宣王宅邸,现安阳侯府。

  邓翻云正在亭内赏花。

  此处比长安偏北些许,故而早已芳菲落尽的牡丹亦能盛放在风沙漫漫的边陲王府,又有亭台遮盖,纵是大雨倾盆,也依旧开得烂漫如锦。

  有倾城之花,亦有倾城之人——眉散眼开的柔娘端坐万花丛中,素手燃香。

  邓翻云懒懒地摆了摆手,柔娘便徐徐起身,就着身旁婢女献上的银盆净手。

  “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名副其实否?”

  柔娘瞥了他一眼,巧笑道,“是也不是。”

  “哦?”

  “既是花王,香艳乃是一定的,”柔娘在邓翻云身旁坐定,为他手中玉盏添上葡萄酒,“可牡丹啊,天下无双、人间第一的,何止其形之美,其味之芳?妾以为,那国士之风、雍容之气,才当真称得上一个无双。”

  邓翻云笑道:“柔娘所言正合我意,好一朵解语花。”

  有一小厮快步上前,递上加急文书,便退在一旁。

  邓翻云接过那文书,露出个极浅淡的微笑,将柔娘揽入怀中,点点她额头,“还是个福星!”

  柔娘用余光瞥见文书一角,面色霎时变得雪白,见邓翻云径自欣喜,便将头埋在邓翻云衣襟里,qiáng忍战栗。

  千里之外的肃州,轩辕晦练兵去了,赵诩留在府内查看账簿。

  “白芷做的不错,”翻了几本,他便淡淡点头,将那些古董珠宝、酒肆当铺的簿子放到一边,“我现在只关心布行和米行,还未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