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_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79)

  赵诩触了触碗底,“有些凉了,我让小厨房再做。”

  轩辕晦摇头,“无妨的,你说崔静笏这招,可算是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么?”赵诩勾起唇角,“我看未必。这必不是崔静笏的手笔,也不知是邓党哪个不入流的狗头军师出的主意。”

  见轩辕晦有些迷惘,赵诩便取了竹箸,循循善诱道:“你我与崔静笏结盟,乃是因目前我们均与轩辕昕为敌,你说可对?”

  “没错。”

  “眼下虽然轩辕昕焦头烂额,可邓党细究起来,也并非毫发未损,若是崔静笏,他绝不会出这样的主意。”赵诩将竹箸摆成一个三角,“咱们目前这三方,论势,邓党最大;论名正言顺,轩辕昕当先……”

  轩辕晦立即道:“论起主母的贤德敏慧,那还得数咱们肃王府。”

  不待赵诩呵斥,轩辕晦道,“我懂你言下之意,目前这个三角已是摇摇yù坠,就等着一方打破,随即各自吞并,最终决出雌雄来。”

  他单手将其中一支竹箸掰断,一并放在左手那支旁边,“轩辕昕既无果敢亦无谋略,必然最先败下阵来,而他残存之势,总要有人接手。目前崔静笏打的主意就是借我们的势灭了轩辕昕,然后再借地利之便,吞了他的余党壮自家声势,最终再回过头来对付我们。”

  赵诩默然地将两支完好的竹箸取回,继续用膳,留下轩辕晦一人盯着断了的竹箸发呆。

  用了口烤羊,又夹了一筷子,就见轩辕晦依旧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赵诩便笑道:“王爷英明。”

  轩辕晦皱皱鼻子,不管不顾地站起来将ròu叼走,嚼了嚼便咽下了。

  赵诩气得直笑,“你是狗么?”

  说着还是将自己的竹箸递给他,两人闲谈叙话,共度良宵清光。

  第55章

  正庆二年,贵妃赵氏有了身孕,皇帝龙心大悦,封其为皇贵妃,形同副后,执掌凤印、代管宫务。

  消息传到陇西,赵诩便让白日社的西统领于河给赵语捎去珍贵药材、金银珠宝,更有一封密信。

  赵贵妃一读完信,当晚便挺着还未显怀的肚子,在轩辕昕面前说了番肃王妃在苦寒之地、远离家乡、断绝子嗣,如何凄惨,请他复了轩辕晦亲王之位。

  想不到皇帝不仅未允,反而拂袖而去,并下旨待她孩子出世,便改了玉牒抱到皇后膝下抚养。

  听闻此事的赵诩笑不可抑,对轩辕晦道:“你出的什么yīn毒主意,她竟也信了,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

  “都是父皇宫里玩剩下的,”轩辕晦转着手中念珠,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怪只怪你那堂妹太蠢,竟真的以为你和她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过,崔静笏与孝恵也成亲有些日子了,怎么全无消息?你说是孝恵不能生养还是崔静笏他不举?”

  赵诩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瞪他一眼,“殿下怎么整日如同个长舌妇人般念叨这些后宅之事,真是越过越回去了!”

  “浮生长恨,以后戎马倥惚,烦心的日子在后头呢,现在不沾点烟火气,他日满地láng烟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轩辕晦振振有词。

  白苏恰在此时通报,“二位殿下,小公子来了。”

  赵诩惊喜道:“还不请他进来。”

  轩辕晦酸溜溜道:“颍川赵十九真是jiāo游广阔,方才还说到博陵崔公子,这回又是出自哪个高门大户?”

  赵诩忙着激动,一旁的白苏道:“亦是出自颍川……”

  他还未说完,就有个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的锦衣青年踱进门来,眉眼含笑。

  看清他脸,轩辕晦忍不住yīn阳怪气道:“chūn糙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十九郎,人家可一直苦苦念着你呐。”

  那青年霎时愣在原处,打量轩辕晦半晌才迟疑问赵诩:“堂兄,这是肃王殿下?”

  轩辕晦这人毛病不少,比较显着的莫过于三个——脾气奇差、装腔作势、异想天开。此刻看他那神qíng,多半已然在脑中构思出一部鸿篇巨作。

  “王爷当真忘xing大,前几日还巴巴地跑去沈府,怎么如今就把我堂弟忘了?他名赵诙,行二十四。”

  经他一提,轩辕晦才猛然记起此事,gān笑道:“哪里的话,不过是开个玩笑,一见他我便知道定是赵二十四无疑,这般丰神飘洒,这般器宇轩昂,除去王妃的弟弟,谁还能有如此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