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清穿_作者:我想吃肉(1159)

2017-04-30 我想吃肉 清穿

要打仗了,国家是有钱打,但是一打,国库就空了,总不能给大家发白条当工资。
为了不让国库跑老鼠,最好现在就开始筹钱。
本来改税制是个好办法,但是见效也慢。从试点,到推行,怎么着也得个三、五年才能初见成效——这还是快的。而且,改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动dàng。康熙末年是个……不少人揭竿而起的时间段,还真是担心再bī一bī,让有知识有文化的某些人投入到推翻旧社会的行列里。再佐以外敌入侵,那滋味就更销魂了!
也不是怕事儿,也觉得能够挺下来。只是这几样如果同时爆发,那就是对国家政权承受能力极限的一次考验。不到万不得已,没哪个脑残的领导人会玩这种挑战极限运动。
想来想去,农业国家的核心统治阶层就准备拿商业开刀了。不巧,盐业是垄断行业,利润丰厚,而且弊端很多,盐税对国家税收又很重要,就是它了!
胤礽的记忆力袭自康熙,还有青出于蓝的架式,想钱想得快要疯了的他就从脑子里翻出了一段记忆来。犹记得当初李光地老先生弹劾过一个叫张霖的家伙,这货贩卖私盐得利一百六十一万七千八百多两!
当年爆出这件事qíng的时候他就想,这真是利润丰厚啊!相比之下,享有国家优势、被国家扶植的盐商们简直弱爆了!哦,当时他也正在为钱发愁,记忆很是深刻。
他要不对这一项动手,那就不是一个缺钱的皇帝了!
说gān就gān,胤礽叫来骨gān们开了一个chuī风会,大家与皇帝想得也差不多。没道理该入国家的钱就进了私盐贩子的腰包,然后让咱们这些人为钱发愁不是?那是一力的支持的。
连王掞这样把仁义礼教挂在嘴上的人也义愤道:“目无法纪实是该办,请陛下下旨,令各省督抚严查私盐。各产盐之地,严禁私盐流出。”他甚至还提出了加qiáng对盐丁的人身控制等措施,出手也够狠的。
胤礽表扬了王掞一心为国的态度,然后道:“如此,朕意已决。”
亏得策妄阿喇布坦的消息还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朝野一片祥和。还有大挑的事qíng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注意,皇帝因着都察院一份参奏当今私盐横行的折子而要动盐法的事儿并没有让大家太过振动。颇有几个想表现的人表示,私盐横行,是目无法纪,挑战政府权威,该办!
胤礽也下了命令。
效果并不理想。到南方盐窝开始少量出盐,而秀女大挑进入复试的时候,官盐的销量并没有增加多少。
原因无他,经济规律作怪而已。官盐要上税,很贵,私盐便宜。百姓手里钱又不多,你就是禁了私盐,官盐也卖不出去,眼下又没有银行大范围推行按揭。打个比方,他就只能出得起10块钱来买盐,买官盐,只能买1斤,买私盐,能买10斤。没了私盐,官盐顶多能卖出1斤来,而不是10斤。总收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这只是理想qíng况,好歹还增加了一点官盐消量。通常qíng况下,是不可能一道旨意下来,天下私盐禁绝的。市场需要私盐,私盐贩子就会铤而走险。哪怕他把价格提到5块钱一斤,大家还是宁愿买他的,不买官盐。
这会儿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不“康乾盛世”,愿意冒险走私的还是有不少的。生活所迫、利润诱惑,愿意贩私盐的人依旧存在。官盐依旧受冲击。
胤礽见此qíng景,很是着急上火,不得不动了另一个念头:改盐法。反正摊丁入亩眼下行不得,得先gān掉策妄阿喇布坦,得筹钱,他就跟盐课死磕上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很yīn暗的想法:本来就应该是抑商的,办了这事儿,谁也不能说我不好!私盐泛滥,也是纲纪败坏的表现,我从此下手,大家朝野只有拥戴的份儿!
雍王又被叫了来。
听完他二哥的想法,雍王的语气就有些蔫蔫的:“臣弟琢磨着,还是先把亏空追缴一下儿。陈年旧账,越堆越多,到最后,人死如灯灭、家业败落了,就追缴不了几个钱了。”准备了一年的税制改革就这样被搁置,又派了新任务,他实在兴奋不起来。
胤礽看一看他四弟:“盐政也开始亏空了,私盐泛滥,禁而不止,商户日渐不支,可见并不是国家管得不严,乃是根子上出了毛病。但qíng形却不如户部的亏空那样严重,也是挤脓包的意思,早一天动手,便省一分力气。”
雍王还是没有答应,在他看来,事有轻重急缓,税制改革是不改不行了,火耗亦然,盐政却还没有糜烂到支持不下:“盐课关系国赋,极是重要。国家税收,一是田赋丁银二就是盐课。既已要动田赋,盐课就要暂缓。”总不能一次拽了两条腿儿,那样会“叭唧”着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