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架空 > 非主流清穿_作者:我想吃肉(395)
歪,快歪。
“可不是,皇帝学得辛苦哇,”皇太后马上被带偏了,“都要呕血了,他们以为我不知道,可我全知道,回来我就说了,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是皇帝,又不是秀才……”絮叨上了。
佟妃使一眼色给淑嘉:gān得好!
只要不想着出风头,比别人都高一块的时候还想踩人一脚,弄个云泥之别,宫里的日子,其实并不难熬。
老实不生事的太子妃,对宫中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福利。宫妃们乐见她不cha手宫务,也说她识相、有教养。她们不chuī枕边风,康熙对淑嘉的评价也就没有跌下去。更兼胤礽娶妻之后显得更稳重了,这笔账不能说都记到淑嘉头上,至少不会觉得这个儿媳妇带坏了儿子。
当官儿动动嘴,底下跑断退。太子妃不折腾,底下人也乐意,至少不会说她坏话。
对于淑嘉来说,无过即是有功。低调,才是王道。
——————————————————————————————————————————
日子就在井水不犯河水中滑过了十月,十一月来了,事儿也来了。
不是?
淑嘉有点瞋目结舌。
难得的,太子妃终于拿起了针线,想给儿子做件小衣服。许久不动针线了,略有手生。
她婚前做了半箱子的荷包、抹额一类的小东西,一年之内送人是绰绰有余了。
婚后新媳妇儿要给婆婆、丈夫做些衣服鞋袜,表表心意和立场。到了她这里,也因为没有正经婆婆而送人的衣服都是她列了单了让下面人置办而作罢——本地习俗如此。
打个比方,康熙过生日,进上的应景衣服,一件的绣工,让个熟练工去做,手快的也得个把月网游之紫风传说。真要让淑嘉自己去做,这一件都不用gān别的了——只能jiāo给专业人士去做。
同时也是没这个条件,开始是拿着婚前做的东西四处送人,接着揣了小包子,变成了国家特级保护动物,所有人都不建议她‘过于cao劳’,做了半个的荷包就被红袖给收缴了。生了孩子又坐月子,看孩子,也没那个时间。
太子妃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可以四下串门锻炼身体,可以跟太子喝茶聊天做数学题讨论小孔成像原理,当然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照看孩子料理家务。能给她动针线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好容易天冷了,进入了十一月,大家都不爱动弹了,皇太后也开始猫冬了。被宁寿宫暖暖的地龙烘得真想打盹儿,大家也都老实不去打扰她。淑嘉算是寻着了机会,把半个荷包给做完了,又动手裁了件小衣裳。
这不,刚裁完,还没动手fèng呢,胤礽来了。
淑嘉觉得,这男人有时候就跟小孩儿似的,想起一出是一出。甭管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还被称颂为‘英明’,也甭管他算计起人来一肚子坏水儿,有时候他就是个不靠谱的小孩儿。
胤礽兴冲冲地来了,淑嘉只好把针往布料上一cha,麻利地把桌子上的东西往笸箩里一放。站起身来迎接:“今儿怎么这么早?”
胤礽顶头进来了,伸手把冠给摘了,王友德躬身上前接了,给放到帽架上,又躬身退后。胤礽搓了搓手,一脸的兴奋:“今儿可有件大新闻。”
说罢,从袖筒里抽出一叠薄薄的纸来,递给淑嘉。淑嘉眼带疑惑,接过来,还带着点体温的信笺,因为放到袖筒里,它还微微带着着弯曲的弧度。能让胤礽这样兴奋的,不外两件事儿:一、康熙又跟他腻歪了;二、老大倒霉了。
这一回,她猜错了。信是康熙写的没错儿,内容却不算腻歪,也没有说不喜欢胤禔了。康熙只是在跟他儿子显摆,说,今儿停的这地方好,兔子尤其多,一天我打了一百多只。
胤礽眼馋了,很想去。
淑嘉很崩溃,康熙预期就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就回来的,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去接你爹回家的啊?看了看信:“汗阿玛说给了你一把小刀?”
“啊!搁书房里了。你要看?”
“我还没见过什么真家伙呢。”
胤礽暂时被歪了,叫人取了小刀来,淑嘉看时,是一柄有浓郁蒙古风格的小刀,胤礽还说:“仔细点儿,甭拉了手。你是不知道,蒙古人的马刀是不开刃的,可小刀是极锋利的。”
然后喃喃自语:“老大跟着在御前,不知道得了多少东西,下了多少舌头。不行,我得去!我要请旨,家里就jiāo给你了。”